《封神》质子的现实触礁:三个“嫂子”还能成顶流吗?
于适、陈牧驰、娜然、侯雯元等一众主演,也从此前近乎“小透明”的状态,成为具有很高知名度的明星,尤其是于适和陈牧驰,各自吸引一众死忠粉,颇有新晋顶流之势,眼看一只脚已经迈入流量行列。
跟随爆红而来的,是围绕新晋流量们的一系列“扒皮”,所谓的“黑料”越扒越多。尤其陈牧驰一口气被曝出三个“嫂子”(虽然至少有两个已经是“前嫂子”),让原本死气沉沉的娱乐圈热闹不已。(具体经过请参考:陈牧驰私生活爆料引争议)
成为顶流的必经之路就是被“扒皮”,区别在于有些人挺过了“黑料”,有些人在“黑料”中一败涂地。无论陈牧驰能否完美躲过这次风波,可以确定无疑的是,在冲刺新晋顶流这一条路上,他遭遇巨大挑战。在如今饭圈“道德审判”愈演愈烈的背景之下,他无法成为一个合乎基本道德的人,也几乎不可能成为顶流。
《封神》质子团在影像中飞升、在现实中触礁,饭圈的极端化固然是重要的肇因且有其失控的一面(比如对明星“开盒”),高片酬流量明星如今成为“合法”的敌对情绪宣泄口。然而普遍性之外的个例中,陈牧驰的遭遇也给待爆艺人们提了个醒:做好风险管理,主动坦诚错误,或许还有些许生机;被动应对,挣扎隐瞒,只会让自己的前程更加不堪。
十年流量饭圈现象:爱与恨交织,顶流必经“扒皮”路
《封神第一部》爆红之前,于适、陈牧驰等一众年轻演员都有作品面世,只是都属于比较小透明的状态。比如于适和王一博出演了五一档电影《长空之王》,彼时观众更多关注的是顶流王一博,于适的声量并不大。
陈牧驰作为男二号出演的仙侠剧《星落凝成糖》也在今年初播出,剧集本身的影响力有限。反而是陈牧驰与《星落凝成糖》的男一号陈星旭合作了耽改剧《山河表里》(耽改已殉,未播),两人二搭让CP粉兴奋了一阵。
《封神第一部》的成功,让他们一跃成为半个顶流。于适吃到的红利最多,一口气拍了10余本时尚杂志,也拿到多个商务资源。
陈牧驰没有落后太多。比如他和费翔、娜然一起去了米兰时装周,也有时尚杂志的封面入账,商务资源亦明显多了起来。
陈牧驰在米兰时装周
在娱乐圈,爆红从来是一把双刃剑。不过这种愈演愈烈的风潮追溯具体起源,还要回到2014年这个时间点,当年《古剑奇谭》一举捧红多位小生、天团EXO成员回国,“四大流量”(李易峰、鹿晗、吴亦凡、杨洋)的称号横空出世,现如今这几位代表人物不是陷入争议、就是违法乱纪退圈/入狱,然而这并不妨碍这一套饭圈流量规范被一代又一代追星人继承下来,并且不断加以演化。
巨大的流量带来巨大的人气,流量也必然涌向明星的私生活,未成名、乃至素人时期在社交媒体上的一言一行,都会被扒得彻彻底底。“扒皮”的背后,是饭圈里的爱与恨纠结,饭圈的所有现象都可以归结于此。
深爱的粉丝在“考古”中为偶像提炼总结“优点”,打造专属人设。哪怕发现偶像的黑料,也会主动屏蔽,并有一套自我说服的自洽逻辑。这既是为饭圈内部“统一”观念做准备,也是为饭圈外部摩擦做风险预警。
“恨”则更多来自于对家粉丝。假若一部作品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性别明星成为顶流,粉丝间的厮杀一定格外激烈——他们不想自家的偶像被另一个人比下去,他们对偶像浓烈爱意的背面,很可能是对对家明星的恨意。这时,就有一批粉丝紧盯对家明星的“黑料”,并大肆渲染、广泛传播,希望将对家明星拉下马。
所以,纵观娱乐圈那些爆红的顶流,尤其是双男主的顶流,没有哪一个不是爆红后就遭遇疯狂“扒皮”。比如肖战经由《陈情令》爆红后,他素人时期在社交账号上的一些发言立即被反复扒出。后来肖战在微博上道歉,也在采访中诚恳道歉;经由《山河令》爆红的龚俊,也被扒出早前小透明时期有不文雅的言语表达。
以上都是道德或私生活层面的瑕疵。另一位爆红的张哲瀚,问题就严重多了。由于被网友扒出他参观靖国神社的照片,触碰了民众的情感底线,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直接被官方封杀,成为史上最短命的顶流。
流量被“扒皮”在饭圈放肆生长的这十年间,成为一条飞升必经的基本操作流程。凭借着饭圈强大的制造与转移话题、控制话语权的功力,只要不是违法乱纪的事,再加上顶流吃一堑长一智,日后扮好“完美”的人设,做一个道德视野下的“完人”“圣人”,顶流之路就能接着走下去。
梦断顶流路:嫂子非重点,“不真诚”才致命
《封神第一部》开拍前,曾在全球海选演员,并从中选中30人,进行为期26周的封闭训练。训练营的内容有表演课,有武术、马术弓箭等动作课程,还有先秦文化史、影片赏析等文化课程。
当封神质子团那些所谓的“黑料”被扒后,不少网友感叹:训练营只能训练表演、传授经验,但是传授不了内娱生存法则。
可懂得娱乐圈的生存规则,就意味着不会有那些“黑料”出现了吗?事实上,只要被“扒”得够彻底,普通的你我身上也会有很多“黑料”。回溯所有顶流必经的“扒皮”之路,除了违法乱纪这一类,他们的很多所谓“黑料”,往往是一个普通人很可能做过的事。
比如有些明星素人时期,在网上表达并不文雅。但扪心自问,上网的我们,总是“温文尔雅”的吗?我们是否曾经在社交媒体上对某个人、某件事“口出怒言”?有些顶流素人时期,可能有过婚史。但一个人在成年后谈恋爱,这很正常吧?哪怕是闪婚闪离,只要没有出轨等违背道德之事,也没什么好指摘的吧?
所以,所谓的“生存规则”,说到底就是你要成为一个“完人”——读书时就得是好学生,在社交媒体上也得五讲四美三热爱,你成年了也不能谈恋爱……只有这样,当你突然爆红后,当你被“扒皮”时,你才能干干净净清清白白,才能成为一个完美的明星,才会被认为是“有艺德”。
这样的生存规则,只是事后诸葛亮,也是对人性的挑战。何况,明星颜值一般很高,很容易引来桃花,要TA在素人时期就以“我可能会爆红”来自我要求做“圣人”“完人”,显然并不现实。
所以,关于明星“史前黑料”的态度,如果只是正常的人性(比如恋爱结婚),或者是一些不严重的缺点(比如在互联网上说几句口嗨的话),要给予基本的宽容,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但这一次陈牧驰三个“嫂子”风波,就不仅是如此了。有过婚史,这没什么的。爆红后,与大7岁的姐姐谈恋爱,这甚至也没什么。虽然接连的恋情,会对新晋流量的人气产生负面影响。可“男嫂子”风波,就让事情变得复杂了。因为“嫂子一号”与“男嫂子”的时间线是重合的。
陈牧驰2020年3月与“嫂子一号”结婚,2021年8月离婚。在婚姻存续期间,陈牧驰仍与吴楚一保持很密切的联系。比如吴楚一晒出的截图里,2021年里的春节、七夕、中秋、圣诞节,他分别给陈牧驰转账520元、1314元、1314元、1314元。
在2022年的2月、5月和9月,陈牧驰也分别接收了吴楚一的16666元、5000元和20000元的转账。紧接着2022年的11月,陈冰陈牧驰在同一时间发了相同的咖啡店照片。
豆瓣句话小组整理的陈牧驰时间线,其中存在交叉关系
在这里,我们不去纠结陈牧驰与三个“嫂子”之间的真实关系,仅仅是从时间线的交集,陈牧驰时而回应、时而沉默,以及《封神第一部》刚火时他接受采访表态的“我一定不会塌房”,已经让人感觉到“不真诚”。
陈牧驰曾立下flag:我一定不会塌房
不论“嫂子”风波会对陈牧驰之后的事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基本可以确定的是,有“嫂子”并不是令人难以接受的“黑料”,这种“不真诚”才彻底构成一种严重的“黑料”,变成人格上的一种“污点”。
顶流生存准则:被动只会更不堪,主动坦诚或有生机
在迈向顶流的路上,只要有大的“污点”存在,基本意味着折戟梦断。这更多来自于舆论的一种压力:公众对于顶流的道德要求越来越高了。
明星是市场化产品,而今他们成为被高度“道德化”的人群。很多民众的逻辑是这样的:明星拿了那么高的片酬,就不能有任何道德瑕疵,否则他就不配,他的继续走红就是对普通人的嘲讽和践踏。
这种“道德审判”也有扩大化的趋势,正常的人性有时都是“污点”。比如陈牧驰离婚的消息传开后,“内娱三大二手玫瑰”登上微博热搜,用以形容黄景瑜、刘宇宁和陈牧驰这三个有过婚史的明星,好像他们是被“用过”的“二手玫瑰”,“掉价”了。
这反应了当下娱乐圈的围观生态,扩大化的群嘲、对“不完美”进行舆论惩戒,并用以前的“厌女”逻辑来实现“厌男”。当社会情绪需要一个出口,娱乐圈成为最好的宣泄地——因为其他领域骂不得,“208万”成为公众唾弃的为富不仁者——因为其他人骂不得。
目之所及,那些关于明星“不完美”的新闻底下,到处有人在骂明星偷税漏税(确实该骂),骂明星高片酬,骂明星人气比科学家高,骂明星收入比科学家高,骂明星文化水平不高,骂明星艺德不好,骂明星人设虚假……
明星成为一个愈发高危的职业,稍不留神,一句不当的话就会被软性封杀。顶流更是如此,毕竟顶流的年收入更高,“德不配位”就会“万劫不复”。欲戴顶流之冠,就得把“完美”的人设做好、演好。
应当承认,如今娱乐圈的“道德审判”存在过火和失控的一面,好像年轻的顶流们七情六欲都不能有,谈恋爱时不能有亲密的话语,最好还得“禁欲”,否则就是“塌房”。前文我们已经论述,应该给予正常的人性基本的宽容,这些不同于道德滑坡的差别需要对其背后的成因保持警惕,否则便会陷入非理性的狂欢(这也是当下娱乐圈的围观常态)。
然而,无论是素人还是明星,恪守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准则,比如忠诚、专一、守信、敢于担责,同样天经地义。不然,就别怪网友“道德审判”太严苛。
粉丝或许会以陈牧驰是演员、请别用饭圈的一切来束缚TA为由,拒绝舆论对偶像私生活的聚焦。
陈牧驰微博底下支持他的声音
但这个辩解并无说服力。虽然凭借电影媒介走红,但陈牧驰早已无可避免地走向与其他流量生态毫无二致的道路。从籍籍无名走向众人追捧,这与一些爱豆的成名之路没差别,凭借的终究是颜值与人设。“电影咖”这此处更像是一种挽尊借口,仿佛拍电影的演员就比拍电视剧的演员高人一等,就能够更有资格拥有“情感自由权”“瑕疵豁免权”。更何况他在《封神》之后投拍多部古偶,早已投入流量的洪流,“演员”与“艺人”的边界在当下早已没有清晰的楚河汉界。
靠颜值与人设,崩塌的风险性就会无限升高。如果已经“不完美”了该怎么办?错已经犯下了要怎么回头?从陈飞宇、蔡徐坤再到陈牧驰公关策略的糟糕,都一再验证了:侥幸心理要不得,纸包不住火,是本人做的事是遮掩不了的,越是遮遮掩掩,爆料越是愈演愈烈,明星方越是被动,人设越是不堪,最后覆水难收。明星们能够做的,也许是“及时止损”,是在风波伊始,主动披露、坦诚相见、及时道歉、争取谅解。
可以想见,主动坦诚会迎来铺天盖地的“道德审判”,“完美”的人设也会粉碎。但至少,主动出击,会避免陷入被动,避免一丝不挂更难看;风波过后,勇于承认错误的态度,意味着可以“从头开始”,意味着重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