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乐观,毒地背后的中国土壤污染,断子绝孙的风险!
上海陆家嘴集团绿岸项目用地▼
▼
目前这一事件还未尘埃落定,但这样的事情并不是个案。
我们身边,还有多少“毒地”?这些土地,又为何会来到我们身边?
在身边,看不见
曾经有人发问:“为什么我在日常生活中见不到发电站,电是从哪里来的?”
这明显是在城市长大,又缺乏生活经验的表现。现代城市的大型工业区多半位于郊区,可以说和中心城区“井水不犯河水”。
随着城市的扩张,原先距离中心城区有一定距离的工业区,也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区域。尤其是工业区往往产权较为明晰,厂区面价较大易于动迁。比如现在高楼大厦密布的北京CBD,就曾经是一片工厂。
曾经的北京CBD所在的区域以“大北窑”闻名
被称为工业“铁十字”地区▼
在曾经机器轰鸣的土地上,建起了一片片高楼,地价也不断攀升。这些曾经的工业用地,真的安全吗?答案,恐怕不好说。
2004年,在北京地铁5号线宋家庄站的施工现场,就发生了工人中毒事件。起因则是这里曾是一家农药厂,深处部分未完全清理。这就是典型的“毒地”,正式名称叫“棕地”。
事发后,这里的污染土壤全部运走作焚烧处理。由其它地方的新土再做填埋。
不止工厂,许多昔日远离城区的垃圾填埋场也成为了建筑用地。比如北京5号线的另一端——天通苑,最初便是建在垃圾填埋场上。
土地污染造成的影响往往数十年后才能慢慢体现
监管和维权十分困难
(天通苑 图:图虫创意)▼
其实,在合理的现代防护技术下,即使是化工厂,农药厂这样人们心目中的“污染大户”,也不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但考虑到上世纪普遍缺失的安全意识和环保理念,在中外大小城市的周边,都造就了无数棕地。
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中招▼
而不同于臭水沟、雾霾和垃圾这样十分直观的污染。棕地的土壤污染往往会在数年后乃至十几年后才发作,到时往往为时已晚。发现的过程,往往是成片的疾病。棕地的污染物不仅仅在土壤中,一些污染时长较为长的土地,其污染物已经进一步下渗,将地下水污染。而地下水,则是许多城市的主力水源。
比如上世纪中叶,美国纽约州烂尾的拉夫运河在填平之后兴建了居民区。到了70年代,当地人口便出现大片患癌、流产和畸形儿的现象。其原因正是当地化工厂向运河中倾倒的污染物。
当这片土地的居民知道真相时一切都已经晚了
(不明真相的孩子在有毒的土地上玩耍)
(图:University of Buffalo)▼
有毒的废物桶倾倒在拉夫运河边
(图:University of Buffalo)▼
人们现在所说的“棕地”一词,便是在此事催生的《环境应对、赔偿和责任综合法》中诞生。
在本次苏州的毒地事件中,检测出的苯并芘是钢铁厂焦化车间的常见副产物(在烧烤中也会有出现)。其强脂溶性对有机体危害较大。而另一种污染物——萘,我们则更为熟悉,它的制品曾在我们生活中大量使用,就是衣柜里的樟脑球。
都是致癌物▼
那么,污染后的棕地,就只能这么放着了?
棕地新生
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遇到受污染工业地块的情况并非国内独有。棕地,分布在几乎每个曾经的工业城市周边。
英国的一片棕地,被收购来开发建造住宅房屋
(图:壹图网)▼
但棕地的土壤并非无可救药,在一番操作下,“起死回生”也不是不可能。土壤本就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加以辅助亦可修复。
最为简单直接的方法,便是换土法。将所有受污染的土壤挖出后用新土重新回填,相当于彻底换了一波地。挖出的受污染土壤,应当封存或焚烧处理。
如果无法完全换土,还可以采用客土法或是覆土法,客土法为无污染土壤与之混合,覆土法为以新土覆盖旧土。
修复棕地的步骤示意▼
此外,人们还发明了种种方法来驱赶土壤中的污染物,或是播撒药剂中和酸碱,或可通过加热使得污染物蒸发释放。对于有些污染物,人们还可以使用冰冻等方法,暂时阻止污染物扩散,进而采取更多的措施。
美国新墨西哥州某地的土壤蒸汽提取装置
(图:壹图网)▼
一些植物对特定的污染物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在受污染的土地上种植这些作物若干年后将其铲除,即可将土壤中的污染物带走,但这通常只能清理表层的土壤。
植物修复策略示意▼
由此,许多棕地得以摇身一变,成为可以继续利用的土地。而在各国的巧妙设计下,许多棕地摇身一变,成为风景秀丽的所在。
例如,在昔日的欧洲钢铁工业中心-德国鲁尔区的北杜伊斯堡,昔日钢铁厂便化作公园。在改造时,设计师巧妙利用了钢铁厂原有的大量原料库房,将挖出的受污染土壤存放其中并封存。这样,既成功处理了污染场地,又保留了工业建筑原有的风貌和功能。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
全球棕地再生实践中的里程碑项目
(图:shutterstock)▼
与之类似,北京永定河畔,同样曾是高炉终日运转的首钢园区,已经成为冬奥会的举办场地。
建设成为工业遗址生态文化园的首钢园
也成为了北京的城市新地标之一
(曾经的冷却塔和如今的滑雪大跳台)
(图:图虫创意)▼
而在上海,昔日作为建材采石场的辰山和佘山矿坑,也在治理之下华丽转型为植物园中的垂直公园和矿坑酒店。
通过景观设计和生态修复
让废弃矿坑在如今有了新的价值和无限可能
(图:壹图网)▼
当然,治理工作完成后,并不代表棕地就可以高枕无忧。即使是北杜伊斯堡公园这样的典范项目,其中也有不少土地仍在治理中,未对公众开放。而土壤中残留的污染物,也可能会在土壤和地下水的复杂作用下进一步迁移。
土地治理非一朝一夕之事
事实上北杜伊斯堡公园在设计时
就刻意保留了受污染的土壤,并通过植物进行长期修复
(图:壹图网)▼
所以,土地一旦被污染后,想要真正回到原样,总体还是一件异常艰难的事情。
土地的誓言
城市新城所爆出的“毒地”事件触目惊心,但这只是中国土壤污染的冰山一角。
说起污染,大家通常想到的都是水,空气或者垃圾。我们脚下的土地,很多已经伤痕累累,污染严重。但由于不如水和空气那么直观显眼,因此一直受关注较少。
当我们肉眼就能发现土壤问题的时候
这个问题很可能在土壤中存在已久了
(图:图虫创意)▼
2005-2013年,我国进行了首次全国土壤质量普查。结果不容乐观,如此次苏州毒地事件涉及的工业废弃地,在调查的81块工业废弃地的775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34.9%,主要污染物为锌、汞、铅、铬、砷和多环芳烃,主要涉及化工业、矿业、冶金业等行业。而矿区,工业区甚至耕地的情况,也是不容乐观。
民以食为天的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3.7%、2.8%、1.8%和1.1%,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DDT和多环芳烃。
若耕地不安全
老百姓又该如何对入口的食物安心呢?
(图:图虫创意)▼
破坏容易,生产难。每一方土壤的形成,都是浓缩着整个自然的演化程。按照道库恰耶夫的土壤理论,土壤是土壤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大因素的共同产物。而以通常的土壤形成速度,一米厚的土壤需要2000年才得以形成。
土壤和土壤的形成过程示意
(图:FAO)▼
可以说,每一方土壤都是大自然的多重协奏曲。你脚下的一方土壤中,或许有几周前的雨水,几年前出生的蚯蚓,数十年前掉落的石块,和上百年前沉淀的有机质与地下水。
在20世纪以来的全球城市化过程中,许多城市周边的土地都在建设过程中变了模样。挖出而未能回填的土壤,也由此被倾倒在更远的地方,造成无法统计的浪费。现在,部分国家已经开始收集建设中挖出的土壤,以保护这不可再生资源。
土壤也需回收再利用▼
这起苏州的“毒地”事件,目前还有许多细节信息未公开,陆家嘴集团已将出售土地的苏钢集团诉讼至法院。
目前法院已立案受理▼
无论结果如何,人们都不应该在一片受到污染的土地上工作学习生活。一片无污染的土地,是我们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必要的生存条件。
中国也搞了环保局,有牌子不干人事,这方面的文明程度相差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