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稀奇古怪的“科研难民”,生活大爆炸成真了!
不管你专注于多小众的领域,算法都会替你打开这个主题的美国地图:硬件党开始对各自电脑配件的参数,二次元沉浸于分享自制cos服装的裁剪手法,中美钓鱼佬非要看对方钓到了什么稀奇的鱼。
果壳同事的小红书首页推荐里,则是一个接一个不想写论文的科研工作者。他们在小红书大声介绍自己的研究领域并表示欢迎提问,评论区则是支支吾吾提不出问题的羞涩友好群众。
没事儿,我们来看看这些“难民”科研工作者到底是干嘛的,或许有助于你发出一个获赞特别多的评论。
我研究雪!
科研“难民”里最火的笔记大概就是这篇了,只有四张图和两句话:My job!Study Snow!
图丨小红书/Andy Creigh
由于赛道过于小众,评论区变成了卷酷炫职业的赛场。不过研究雪,到底做些啥?
研究雪,主要就是研究雪的形成、分布,以及积雪的影响因素,有时也涉及冰和冰川。这些研究领域对天气预报、防灾抗灾、制定气候相关政策、了解地球历史都有帮助。
我国的极地研究中心有针对极地冰雪与气候变化的研究方向;在我国气象研究所,也有关于青藏高原积雪的项目。
科考队员们在“雪龙2”号的艉甲板进行海洋调查准备工作——谁说不是“研究雪”呢?丨人民日报/陈亮宇
地球另一边的美国人也有冰雪研究项目。比如北极雨雪研究(Arctic Rain On Snow Study ,AROSS),重点在评估北极雨雪对野生动物、基础设施、居民社区的影响;还有一个项目叫今日有雪(Snow Today),人们可以通过这个项目的网站查询哪里在下雪、雪里有多少水,还能跟过去几十年的雪对比——我们的朋友Andy,说不定就在这两个项目里打工。
北极地区生活着涅涅茨人,极地雨雪对他们的生活影响很大丨University of Lapland/Bruce Forbes
虽然看起来很浪漫,但研究雪还蛮辛苦的。在户外做气象研究需要带很多测量设备,为了活动灵活常常需要穿少一点、摘掉手套,这个工作环境可不是一般人都天天忍受的。
研究雪常常需要挖个大坑,在雪坑里观测积雪的细节,比如高度、密度、分层(照片中的人还没戴手套)丨小红书/Andy Creigh
野生生物学家也要会电工
美国朋友Daniel Chesmore发布了一个直升机飞起来的视频,本来平平无奇,但配上文字就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