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集体诉讼加州开庭 法官称90天内作出判决
2023年11月16日,由公民力量发起的针对微信的集体诉讼在美国加州圣何塞的加州上诉法院迎来第二次开庭审理。双方代表出庭,进行了现场口头辩论。整个辩论过程通过网络直播,法官宣布双方将在90天内收到法院的书面判决。
这起集体诉讼案由总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的公民力量(CPIFC)发起和组织的,主要是状告腾讯公司跟中国政府合作对其社交平台微信上的言论实施监控,侵犯隐私,导致用户被骚扰、被迫搬家、丢掉工作、被喝茶、传唤、训诫、被拘留、判刑和酷刑等,导致用户遭受精神和物质损失。
诉讼于2021年1月8日正式提交至加利福尼亚圣塔克拉拉县的加利福尼亚高级法院。案件的主导人包括北河创始人王时光、LLF创始人兼传奇律师马克·兰尼尔、前美国总检察长兼克林顿-莱温斯基案独立调查员肯·斯塔尔以及SSH法律事务所的著名宪法和民权诉讼律师保罗·霍夫曼。
2021年1月,公民力量作为原告提交诉讼。5月,微信作为被告提出动议,要求进行仲裁,在5月到9月期间,原告向法院提供了大量文件和资料,并拒绝了对方的强迫仲裁行为。9月,法院进行了一审,不同意被告提出的仲裁请求,支持原告要求法庭做出判决。随后,被告立即提起上诉。
被告提起诉讼,主张通过仲裁解决争议
二审法庭辩论于加利福尼亚时间16日上午9:30开始。加州第六巡回上诉法院的副法官艾德丽安·格罗弗 (Adrienne Grover)主审。陪审法官包括辛西娅·李(Cynthia Lee)和丹尼尔·罗伯特(Daniel Robert)。
被告律师马修·卡恩(Matthew Kahn)表示,根据微信2018年的服务条款,其中一条规定在美国的用户与腾讯有任何纠纷时,必须通过美国仲裁协会进行仲裁,而不能通过诉讼解决。
“根据微信2012-2015年的服务条款,仲裁地点设在香港。但在2018年服务条款改变之后,仲裁地点变更为美国。我们不在乎在美国还是香港,可以根据原告的选择,我们只要求进行仲裁,” 卡恩说。
原告律师王代时(Times Wang)表示,作为原告的代表,听证会正在举行,就是一种胜利。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自中国,如果他们在那里(香港)提起诉讼,他们今天肯定会入狱。
“2018年,微信要求美国用户只能在美国仲裁协会进行仲裁,并没有给我们通知,我们也没有拿到这个协议,包括微信称几年前要求在香港仲裁,感觉很荒谬,”王代时说。
王代时强调,根据原告的要求,诉讼应该在法庭进行,而不是通过仲裁协会。尽管法庭程序可能会相对较慢,但从今天法官的提问中可以看出,他们对这个案子非常了解。
丹尼尔·罗伯特法官向被告律师提出问题,询问当微信客户试图利用合同条款时,是否适用公平原则。他询问在用户对条款提出质疑的情况下,微信是否有任何机制来处理这些质疑。
被告律师回应说:“我想提出异议,原告并非因条款提出质疑,而是希望能够选择适合他们的聊天服务条款,以便能够使用该服务,但不受其中一些他们不喜欢的条款的约束。”
原告称起诉微信是维护言论自由的法律战
公民力量和集体诉讼发起人杨建利表示,长期以来,微信一直在帮助中国政府进行言论审查、收集个人信息等。按照中国的法律规定,中国的社交APP都必须与政府合作。由于微信的使用范围极为广泛,与中国有关系的人几乎都在使用微信。因此,微信对言论的限制实际上就是对中国人言论自由的限制。
“在美国,不仅微信,还有TikTok等中国应用软件都在被广泛使用,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很多美国政治人物都主张封禁微信等应用,但根据美国法律,这种封禁行为不符合言论自由的原则。我们提起集体诉讼是为了建立一种范例,通过法律手段对违法行为进行起诉,让违规公司为其行为付出代价。如果这次的诉讼获得成功,将为今后类似案件创造一个先例,”杨建利告诉美国之音。
杨建利强调,他们期望在美国法律的基础上,规范中国政府和公司的一些违法行为。
“微信的违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是因为美国微信用户和中国境内的某一个人联系,沟通了一些敏感信息,导致对方在中国境内受到惩罚;第二是微信基于自己的判定,认为你的一些言论是敏感的,封禁账号,给正在进行经济活动的用户造成经济上的损失;第三,微信是很多人与中国亲人沟通的主要工具,由于担心给亲人带来危害,我承受了心灵上的伤害;基于此,我们向法院就微信的案子提出上诉,”杨建利说。
王代时称,由于此次上诉比较复杂,对方要强制性地将整个案子从加州的法庭移到仲裁组织。作为法官,听取完双方的口头辩论,并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将在一段时间内做出判断。
“我们非常感谢法院今天仔细考虑了我们的论点和对方的论点,很感激法官在案子上所花的时间,我们期待法院的判决,”王代时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
美国之音已经致函腾讯客服,就在北美地区进行的微信集体诉讼征询其看法。然而,截至发稿时,尚未收到回复。
微信用户分享言论审查遭遇
微信在美国华人中的使用率非常高。加州天普市居民孙海表示,他从一开始就安装了微信,至今已经使用了13年。后来,在iPhone系统提示是否允许微信自动读取照片时,他关闭了这项功能,选择必须经过允许才能查看。
“我有一个朋友,由于在微信上骂了习近平,回国之后就被警察上门逮捕了。微信这种没有经过用户允许,收集个人信息的行为,相当于中国政府的间谍软件。
“每个人都有言论自由,但在安装微信时,如果不同意安装条款,就不能安装,微信对我们华人来说是很重要的沟通工具,这种侵犯用户隐私的行为非常不好,”孙海告诉美国之音。
加州圣盖博居民维尼·董(Winnie Dong)表示,去年上半年的时候,她与一位中国的女性朋友谈论政治问题。然而,随后朋友告诉她,由于微信被监控,第二天自己就被派出所上门询问。
“我认为这件事情与我有关系,因为我的口无遮拦而连累了她。虽然现在我说的不是很重要的事情,但大多时候我会选择打电话,就是不想在微信上留下痕迹。去年和朋友讨论政治的时候,我当时觉得没问题,直到对方联系我,我才知道微信有监控功能。此后再联系她,我尽量都用语音或视频,不希望留下文字的痕迹,”Winnie Dong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
加州阿罕布拉市居民阿里斯·刘(Arise Liu)表示,她对微信侵犯隐私的做法不置可否,有关诉讼也与她无关,因为平时除了在微信上与国内的朋友聊天,就是在朋友圈分享一些自己手工制作的腊肉、香肠等。
“我又没什么隐私,觉得监控也无所谓,平时就是跟朋友聊聊天,监控别人肯定不好,但我不关心也搞不懂这些,”她告诉美国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