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人数创37年来新低,凶手不仅是房价
又是一组不太好看的数字:
民政部最新统计,2022年我国结婚人数为683.3万对,创1986年以来的新低。
这也是自2013年达到1346.9万对的最高峰后,连续9年的下降,下降幅度为49.3%,将近一半。
此外,中国现在的初婚平均年龄是31岁。
而在2015年,中国平均初婚年龄还是26岁。
7年,结婚年龄推迟了5岁,相当恐怖了。
什么原因呢?
大多数人可能会脱口而出,房价。
的确,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
和计生用品销量等量起飞的,就是咱们房价。
这说明咱们的青年不缺爱,缺的是做爱的地点、环境。
如果还要加点别的,996啊,幼儿养育成本啊,也算吧。
毕竟现在高考的学生都会背劳动法了。
但是,如果只考虑房价还有生育成本这些,站位还是有些太低。
随便一个二流子都能和你说个1234。
所以我想从经济根源上,还有社会生活变化上谈谈,我们的青年,为什么不结婚了?
02
平心而论,现在人的结婚要求,要比我父辈高的高。
我妈常说,当初自己就是媒妁之言,刚开始都不是很喜欢。
两个人结婚的时候,家里大件也就是一台彩电。
现在不一样了。
恋爱的时候,首先就讲究很多,要磨合啊,要看性格啊,能不能禁得起外界诱惑啊,巴拉巴拉。
结婚呢?
必须是一套房,不少还要一辆车,一辆看得过去的车。
其次,还要看工作。
我爸谈对象那会,没有固定工作,外公的招婿标准很简单:能吃苦。
现在不行了。
丈母娘不仅要看房子,还要看工作。
是不是体制内啊,收入稳定吗?有退休金吗?
我观看了身边的一些朋友,发现在相亲市场上,最吃香的还是公务员,尤其是公检法系统内的。
在婚恋市场上,这些单位就是稳定+富裕的代名词,王炸品质。
但是这批人可不是大多数。
现在的青年失业率20.4%,本科生送外卖的一大把,企业五险一金缴不全的一大把,没有退休金的一大把,中年失业的一大把。
丈母娘的要求高吗?
她只是想让女儿嫁给一个勤奋上进的年轻人,有个房,有个稳定工作,父母有个养老保障。
可能在某些国家,这是标配。
但在我们这,很不容易的。
而且现在人普遍不愿意将就,女生不想因为结婚,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
男生也承受不起房子和未来养小孩的压力。
算了,各自安好吧。
03
当然,观念进步的背后,总是离不开房价高企的现实。
一边是年轻人买不起房,租不起房,开不起房。
一边是专家各种催,让你为房奋斗,为国做爱。
高房价怎么来的?
我觉得很容易理解,卖面粉的一直在涨。
以至于中国许多大城市的家庭债务比例,已经超过了美国。尽管如此高的债务承担率所可能引发的巨大金融风险。
但怎么解决呢?
有效方案有很多,可难以实施,你看到了问题,知道了如何解决,但就是不能执行不敢执行。
所以也就有了各种专家的荒唐言论。
专家不知道现在年轻人不生的原因吗?他也不想丢掉工作嘛。
房价是扭曲的,但它背后的东西往往更加可怕。
甚至很多人的心灵都因此而扭曲,觉得房子就等于真爱。没有房子,就不配有真爱。
甚至一些个名门闺秀,也希望通过榜上更高层级的“爸爸”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社会的资源分配是不平等的。
当一个国家99%的人只拥有20%的GDP,而1%的人却占有30%的GDP时,那么低得离谱的内需,和越来越高的出轨率,也就容易理解了。
04
烦心事还不仅于此。
我们都说高房价和低生育是东亚社会(中日韩)的通病。
难道仅仅是风水问题?
不是,根本原因还是经济发展模式问题。
中日韩有个共同点,就是经济起飞的时候,都是靠承接对外加工业。
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竞争力都集中在廉价劳动力上。
一个699美元的苹果手机,中国制造端只能分配到9美元不到的利润。
因为长期依赖低端产业加工和房地产,中国的就业结构始终没有得到质的变化。
从1978年算起,中国经济连续高速增长了40年,这当然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经济增长持续的时间越是长,离经济停滞的距离就越近。
所以白领中产阶层必将是经济结构调整时期,遭受失业困扰最为严重的一个阶层。
比如能够大量吸纳中产的互联网产业,已经开始陷入了用户增量不够的困境。
早年高薪神话的代表,不断传来裁员、996等声音,与制造业从业者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种滞胀,对在经济增长中受益良多,但在精神上比较脆弱的中产阶级储备军而言,将可能意味着某种不能承受的挫折。
新一代的大学生可不是毕业就分配到电视台的白岩松,他们面临的是一个全然不同的世界:
100个毕业生为1个街道办的编制,杀红了眼。
中产对婚姻的质量要求是很高的。
但自身的处境又是岌岌可危的。
如此,又怎能安心结婚,安心生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