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老板上的培训课:讨回消失的金钱

“对不起,今天没有钱还”
“客户没有及时付款”
“银行贷款还没有下来”
“你们为什么不相信我,就再等几天吧”……蓝底白字的幻灯片上,有着20多年商账催收经验的讲师将这些话语一一罗列。数十名学员坐在台下,他们中间有打拼几十年的企业家,也有年轻的创业者。尽管年龄不同,行业不同,他们的诉求却是一致的:学习怎么把钱要回来。
这是楼克佳开办“应收账款催收及风险控制训练营”的第三年。和大众对催收的印象不同,他眼里的催收不是剑拔弩张的战争,而更像是一种博弈与平衡的哲学:既要给债务人留面子,又要捍卫自己的权利。课程从欠款出现的原因讲起,涵盖电话、信函、上门、诉讼等催收方式,还会教学员们如何寻找失联的债务人。训练营每月一次,通常为期两天,一人的学费是4800元。
2022年刚开班时,一期训练营有大约百名学员,到了2024年,学员数量锐减到二三十人。讨不到欠款,资金链断裂,有的学员自己也成了“老赖”。近五千元的学费,已经成了一些学员支付不起的价格,“饭都吃不上了,还去培训干嘛呢?”
楼克佳也感受到,钱越来越难要了,面对毫无还款能力的负债者,再多的经验也无济于事。有的企业一夜爆雷,留下要不回的欠款和无望的讨债人。收不到钱,自然也无法还钱,有人陷入“三角债”的恶性循环,甚至在冲突中失去生命。
以下是他的讲述。
“催收就像医生看病”
2013年的年底,上海小额贷款公司协会请我讲一讲应收账款催收的技巧,那时我已经从事催收十多年了。从那以后,每年都有协会邀请我去讲课。后来受到疫情影响,这些地方协会的活动变少了,但市场需求仍然存在。2022年,我们就想自己开发一套课程,直接面向企业家做催收培训。
学员们可以根据情况选择一天或两天的课程,两天的课程内容更全面,不过课程设计的思路是类似的,都是依据我催收的实战经验整理。以两天的课程为例,我列了二十条大纲,包括催收前的准备,催收的基本技巧,相关政策和法律等等。
课程一般周六早上九点开始,一堂课一个半小时,每个半天上两堂课。第一堂课主要围绕着欠款出现的原因及催收前的准备。债务人逾期前,通常有一些危险信号,比如经营不善,高管流失,或是根本发不出工资,这个时候就要警惕。
催收前的准备很重要,一方面要评估债务人的还款能力,进行背景调查。两年前我接触过一个园林公司,老板被限制高消费,说着有钱的时候一定会还,实际上用亲戚的名义悄悄注册了新公司。为了避免别人认出来,他还做了好几块门牌,平时挂新牌子,老客户来了才把以前的名牌放上去。
另一方面,我在讲义里写,“打破‘开口要账是尴尬事’的想法,尴尬的是对方!” 债务人可能会找出各种理由拖欠,一会儿说银行贷款没有下来,一会儿说甲方没有给钱,这些在催收前都要想好如何反击:“合同里规定完工一个月结账,有没有规定甲方给你,你再给我?”
后面的五堂课讲解催收的具体手段,包括电话催收、信函催收、上门催收和诉讼催收,四种手段的催收力度由弱到强,就像医生看病一样,要一步一步去做。电话催收的力度最弱,但成本最低。打电话也是有学问的,要在电话里给债务人压力,给出明确的还款日期。
遇上债务人电话不接,就要用信函催收了。刚逾期时,措辞还可以礼貌些,假定对方是因为忙忘记付款。如果一直拖下去,态度就得强硬了,要表达讨债的决心,必要时会通过法律手段维权。
一个做门窗生意的学员上完课后给债务人发短信,当天就收到了成效。他写明了自己经营困难,不想和对方撕破脸,又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如果本月底你再不结清欠款,我们将用法律武器捍卫我司的权利,到时候就别怪我们不客气了!”短信发完,对方就还了一部分钱。
图为电影《宝贝计划》中的催收场景
如果债务人一直在找理由,违约三次以上,还没有任何动作,那就要加大催收力度。上门可以让对方感受到你催债的决心,还能实地考察对方的还款能力——去建筑公司催收时,我会刻意观察老板的鞋。如果鞋子和裤子上都沾了泥,说明他在工地上干活,还能接到项目;如果鞋子干干净净,说明最近没有什么业务,每天都待在公司。
最后一堂课,我会教大家怎么寻找失联的债务人。债务人一直不出现,我们要用各种渠道获取位置信息,从他们的公司员工、同事,到小区物业、保安,都有可能提供重要线索。
有一次我找到债务人公司,前台说老板搬走了,门牌也换了。但我不甘心,跑到物业说我要给10楼的吴总送个材料。物业能把材料收下来,我就知道这个老板肯定没走。
我们的学员里有企业老板,也有企业内部负责催债的销售、法务人员,有些人听完觉得有收获,还会邀请我去企业做内训。最近我给一家做防水材料的企业做内训,他们三年前听过我的课,近期又遇到了债务问题,公司的销售人员都被喊来总部培训。本来课程下午五点半就该结束,但他们每个人都想提问,一直问到了晚上九点半。
现场有个学员讲,债务人给的电话打不通,我就在企查查上搜到了老板电话。用支付宝给这个号码转钱,后面弹出一个带星号的名字,说明这是老板实名的电话,果然就打通了。案件当然不可能通过打一个电话解决,但把电话打通是第一步。
为了省钱,坐了一夜的绿皮火车
去年来报课培训的企业家特别少,2022年我们做线上课,一场起码有一百多名学员。后来转到线下,每场也有四五十人。2023年7月后人就少了,现在一堂课只有二三十个人,培训的业务量减了50%。
没办法,很多企业要考虑费用,不仅是学费,还有差旅费。以前有企业一次带二三十人的团队来,现在可能只派两三个人,有的就直接不来了。
我的学员里还有卖塑料杯子的,以前从来没有什么欠款,这两年做不下去了,各种欠款加起来也有十几万。
欠款对企业的影响不能用绝对数额来衡量。做大生意的企业,别人欠他们几千万可能也无所谓,但像这种卖杯子的小企业能有多少利润?欠款达到几十万,他们可能就面临倒闭了。
4800一人的学费,我们原先是不接受还价的。现在学员问能不能便宜点,如果确实想来,经济状况又不好,我们也会在价格上优惠一些。我听助教讲,有学员专门从云南到杭州来,为了省钱,坐了一夜的绿皮火车。
一些学员在建筑行业,工程款数额大,如果一笔钱没收到,整个企业就卡住了。最近有个学员跟我说,别人欠他一千多万的工程款,我让他赶紧去打官司。结果他说,现在连10万块钱的诉讼费都拿不出来,更别说律师费了。哪怕官司赢了后诉讼费会退回,但在这个节点上,他就是拿不出钱,被卡在了诉讼费上。
©视觉中国
学员中有三成以上的人,即使学完了,最后还是要不回欠款,我在上课的时候也会跟他们讲清楚,要认清现实。穷得叮当响的人,你催也没有用,就像一个人到了癌症晚期,再好的医生也救不活。学员里有十几个人已经成了“老赖”,他们收不到钱,供应商来问他们要钱,他们当然也给不出。
课程快结束的时候,我会介绍一下我们公司的服务。如果希望获得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可以购买线下咨询服务,我到企业内部具体分析他们遇到的问题,这个售价是39800元。还有一种,是直接让我们代理催收。大约有10%的学员会转化成客户,催收代理还是我们的核心业务。
有一些欠款金额大,难度比较高的案件,就还是我来催收。
杭州有个债务人欠我客户1200万,他本来是做医疗的,生意不好做,就投资盖了一栋写字楼,填补主业的亏空。哪想到这两年房价跌得厉害,大楼卖不出去,又欠了两个多亿。我客户全额垫资给他做玻璃幕墙,只收回一半的钱。现在工人向我客户要钱,他发不出,再去找那个老板,人家完全躺平了,钱根本要不回来。
从总裁办到催收公司
我接触催收行业已经有23年了。毕业后,我在上海一家民营企业的总裁办工作。老板主做保健品,常常给经销商赊销,等他们卖完货了再回款。有的经销商拖欠货款,那时候也没有专业催收的法务,老板就让我们去做一些催收的工作。
我们手上有一份名单,记录着哪些人货款没结。当时我二十多岁,要面对的老板们可能四五十岁了,有些比我父母年龄还大,身价还很高。刚开始我觉得有点窘迫,但我给自己做心理调整:不管对方是什么大老板,我不怵,反正你欠钱,有本事你就把钱还掉。
我现在还记得,2001年11月26号,我要回了第一笔货款,是35000块钱。我蛮开心的,晚上和领导一起吃饭,喝点小酒,觉得帮公司做了件好事。
有经济活动,就会产生欠款,催收也会成为一项刚需。我意识到这是可以长期从事的职业,经手的案件越多,你就越有价值。6年后,老板去美国养老,我就自己出来单干,专门从事应收账款催讨。
我的第一个客户是通过网站找来的。他是安徽人,刚刚创业来上海卖牛肉,就被餐厅欠了24万,比一年的利润还多。餐厅老板来自马来西亚,开着宝马车。关店之前传出风声,我这个客户不想再供应牛排,老板还很傲慢,“小张你放心,我一个大老板怎么会欠你一个农民工的钱?”没想到后面欠了钱,他就失联了。
客户亏不起这笔钱,一定要找到这个老板。他知道老板的车牌号,还知道他住在浦东大拇指广场附近,那是当时上海的富人区。我们锁定了广场附近的四个小区,在车库里一辆一辆地查。那还是六月,天气很热,我们四个人,足足花了五个小时才找到。
我们站在车边等他,很晚他才出现,穿着红色衣服,还抱着小孩。我让他先把孩子送上去,我们再谈。他也知道自己躲不掉了,我质问他,“你现在住得那么好,还欠着农民工的钱,心里过意得去吗?”我还警告他,如果不还钱,我就把餐厅的其他债主都叫过来,让大家都来看看,他连这种钱都欠。在这样的压力下,他当天就还钱了。
催收要展现攻击性的一面,也要懂得察言观色,人情世故,给对方一个台阶。催收时碰见债务人在谈生意,我都会先等一等。过年期间我去要账,还会给债务人带两瓶茅台酒,或是两条中华烟。他们看到我带东西,也不好让我空手回去。
很多客户有顾虑,觉得后面还有生意做,想要维护关系,这很正常。但催收不一定是撕破脸吵架,你可以采用柔和的方式,和债务人哭哭穷,“老板着急得生病了,工资都发不出”。哪怕告诉对方,再不还钱公司会起诉,也可以说这是股东会的决议,自己也没有办法,对方可能还会感谢你告诉他这个消息。
被债务搅动的生活
大部分企业面临债务危机都是受了“三角债”的影响,上家没有付给你钱,你也给不了下家,这就形成恶性循环。
我见过受“三角债”影响最极端的例子,就发生在我们的办公楼。去年4月的一个上午,打扫卫生的阿姨跟我讲,“10楼的老黄死掉了,老黄欠人家钱,人家把他捅死了。”
我心里一下子难受得不得了,老黄60岁左右,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上海人。他做建筑,以前蛮有钱的,这几年他在哈尔滨做了一个项目,那边欠他一个亿的工程款,他也陆陆续续欠了别人的钱。我有时候在电梯里遇到老黄,听他打电话,都在忙着要债。
捅死老黄的是他的债主,老黄欠他80万,三年都没给。老黄要面子,没有跟他说自己也被欠了一个亿,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拖了三年,一分钱也没给人家。结果债主发火了,直接从江苏坐火车到上海,二话没说,直接把他捅死了。太可惜了,两个家庭都被这么毁了。
这几年,因为负债被限制高消费,甚至上失信黑名单的老板比比皆是。以前抽中华牌香烟,现在连红双喜都抽不起。有人靠微薄的退休工资生活,连看病的钱都没有。还有的退休工资被查封,自己都吃低保了,你让他拿什么还钱?不可能的。
人在有钱时的一张脸,和没钱的时候绝对不一样。我去年在马路上遇到一个老板,他经历很丰富,搞过英语培训学校,开过典当行,还收购过烂尾楼。印象里他一直是西装革履的,很有气质。
那次在街上偶遇,他早就没了光鲜亮丽的样子,满头白发,佝偻着背,穿得很普通,眼睛里也没有以前的光采了。他没有跟我打招呼,人都不愿意让人看见自己落魄的样子。(来源:腾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