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债殖利率当红,巴菲特也疯狂
▲图1 近一年美10年期债券殖利率走势。(资料来源: https://www.marketwatch.com/)
债券历史牛熊市交替
「债券殖利率」是投资人买进债券后一直持有至到期日所获得的平均年报酬率,债券殖利率与债券价格呈反比关系。影响债券价格的因素不一而足,主要包括总经济体、市场利率、信用评等、债券期限、企业经营状况、优先偿还顺序等(有兴趣的读者,可进一步参阅债券教科书)。观今宜鉴古,若回溯150年债券史可知,每次的债券牛市和熊市平均约持续20年。举例而言,二次战后,债券大熊市开始,历经20年左右又进入牛市。美10年期债券殖利率在2017年6月逾5.12%,之后开始走长波段的牛市,殖利率缓降至2020年8月的0.51%,后经短短三年时又走到5%,无怪乎,熊市声音甚嚣尘上。然而,历史经验也显示,殖利率通常是通膨预期的1.9至2.1倍。因此,目前10年平均通膨率为2.45%,意味着相对应的名目殖利率将在4.7%至5.1%之间。市场波动难预测,至于未来殖利率是否会再走升,甚至达5.5%,仅能边走边看。
殖利率飙涨其来有自
对于投资人来说,因长天期的债券需要较久的时间才能拿回本金,其所承受的风险及不确定性较大,故要求更高的报酬作为补偿(贴水)。 也因此,债券的到期时间越长,殖利率越高。近年常出现的短天期债券殖利率高于长天期债券殖利率时的「倒挂」现象,一直被视为经济衰退的前兆。如图2所示,目前2年期殖利率仍高于10年期殖利率,持续呈现倒挂现象,意谓投资人认为美国未来经济走向仍有不确定风险。
▲图2 美债殖利率曲线。(资料来源: https://www.marketwatch.com/)
归结这波殖利率走升,最大原因应是联准会(Fed)在去年一口气升息17码(4.25%),目前联邦基金利率在5.25%~5.50%区间。一般而言,当利率上升并高于债券殖利率,美国公债对于投资人来说,比较不具吸引力,就会抛售手中债券,导致债券价格下跌,债券殖利率上升。检视自今年8月以来,10 年期公债殖利率突破4%后便不断走升(参考图1),再加上美国政府债台高筑,面临关门危机,财政部只得靠扩大发债因应赤字。尤有进者,由联准会最新的利率决策判断,目前尚未停止升息计划,只是延后升息,更不可能立即降息。换言之,市场预期联准会将继续维持高利率。再者,联准会停止大量购买美债,还以每月高达600亿美元抛售持有美债,导致美债供给过剩。在多重因素叠加效果下,致使债券价格跌跌不休,徒让10年期公债殖利率一举升破5%。
►►►思想可以无限大--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加入「云论粉丝团」看更多!
殖利率走升卷起千堆雪
一、对股市影响:当美债殖利率上升,股市首当其冲,尤其科技股在评价后,其股息殖利率不如债券殖利率,部分资金会由股市转向债市,造成股市下跌,如代表科技股的那斯达克及费城半导体跌势最为显着,可为佐证。
二、对汇市影响:美债殖利率升高后,与其他国家的利差扩大,也吸引海外投资人购买美债,在美元资金回流下,美元顺势走强,对持有美债的政府及企业而言,其债务压力无形加重。美元升值,其他国家货币则贬值,如最近美元随殖利率上升走强,台币则被迫走贬,甚至接近32.5元关卡(如图3所示)。台币贬值也会推升进口成本及物价,让民众荷包失血。日圆贬破150大关,日本进口物价节节高涨,美日利差扩大,难辞其咎。
▲图3 近期美元及台币走势。(图/作者李沃墙整理)
三、公债殖利率飙涨也提高政府及企业借贷成本,并冲击企业获利,波及全球经济成长。长期以来,台湾金融机构偏爱美债,结果受美10年期公债、海外债殖利率飙升影响,不仅银行业债券评价减损扩大,寿险业有一成帐列在综合损益(OCI)的旧债也临沉重减损压力,将影响金融股第四季将面临海外债评价亏损压力,恐将使金融资产未实现评价减损扩大,进而影响净值、资本适足率和今年可分配盈余水准。
违约率低不代表零风险
不可否认,美国是当今全球最大经济体,又有强大的美元支撑,所以美债违约机率低。而且,美债殖利率高、现金流稳定、流动性也大,的确相对安全。股神巴菲特对美债情有独钟,逢低加码持有短期债券,做为短期资金避风港,良有以也。然而,历史上没有永远的强国,美元购买力也不大如前,美国强权还能维持百年不坠?2011年8月5日,债务上限将美国推向濒临危机的局面,并遭到「标准普尔,S&P」将其长期债信评等由「AAA」调降为「AA+」,债信展望「负面」,这件美国百年来首度被降评事件,随即引发全球股市剧烈波动。今年8月1日,惠誉将美国主权债信评由AAA调降至AA+,美债殖利率立即闻声上扬,10年期美债利率快速站上4.0%大关。衡酌联准会升息未止、经济未稳、债务居高不下,美财政部第四季又将扩大公债标售规模的情况下,在在均不利美债短期表现,预期债市、股市恐再掀一波惊涛骇浪。正如「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也无绝对零风险金融商品,投资人短线宜提高风险意识,谨慎进场,步步为营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