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商界领袖:企业在华运营环境是美中竞争关键
上海美国商会主席肖恩·斯坦(Sean Stein)12月5日在一场研讨会上谈及美国企业在中国运营的困境。
在新冠封控政策解除后,中国经济持续疲软。而伴随地缘政治紧张,外资不敢进入,也成为中国整体经济形势难以回暖的原因之一。本周二,上海美国商会主席肖恩·斯坦(Sean Stein)在一场研讨会上,谈及了美国企业在中国运营的困境。
中国当前面临的诸多结构性经济问题日趋凸显,政府地方债务居高不下、房地产市场景气低迷、外资撤走、民众消费信心不足以及年轻人失业率居高不下等等。而中共领导人习近平近期考察上海重提所谓“改革开放”的承诺,引发外界舆论关注。
那么,曾经引领中国经济腾飞的外国投资如何看待当今的中国市场环境呢?
本周二,美国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举办研讨会,与会学者对中国的市场现况进行了剖析,同时也对中国的经济前景作出了预测。
美国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12月5日举办研讨会,剖析中国的市场现况,并对中国的经济前景作出预测。
上海美国商会主席:中国中小企业具备竞争力
研讨会上,上海美国商会主席肖恩·斯坦谈到了美国企业在中国经商的压力。他表示,尽管美国政界经常讨论与中国在军事、经济、科技、价值观等四个面向的战略竞争,但美国企业在华运营时所遭遇的最大压力,其实是第五个方面的问题 – 即中国内部竞争。
斯坦说:“五十年前美国企业进入中国时,那时候没有国内竞争,他们被迫与中国国企合资。虽然这件事并不会为美国企业带来好处,但这是他们在中国做生意的成本。……最近,我和一群在中国经商的美国企业总裁对话。我问他们,晚上无法让他们安睡的市场风险是什么?他们都说,不是安全、台湾或是美中关系,而是中国的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的聪明员工云集、熬夜加班,随时有可能影响美国企业的生意。”
斯坦表示,尽管美国企业在中国具有制造和研发领域的品质优势,但中国的中小企业也在特定能力上占优:“中国企业在回应市场时比美国的企业更快,它们更会使用数位策略,它们能快速适应并使用新兴技术,它们更会行销、也更会申请许可证照。”
斯坦认为,中国的中小企业正在急起直追,因此美国企业需要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同时也需要美国政府的协助:“在战略竞争的框架下,如果美国企业无法与中国企业在中国市场抗衡,美国便无法与中国在经济上展开竞争。”
学者:中国当前经济面临”4D”问题
曾出任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的郝福满(Bert Hofman)则在会上指出,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虽可在今年达到5%的成长预期,但是,中国市场依旧面临消费者与投资方信心不足的问题,以及四大结构性挑战。
郝福满说:“我把它称为4D,中国需要解决债务(Debt)、人口(Demographic)、美中脱钩(Decoupling)以及需求(Demand)问题。中国需要强劲的政策解决这些问题,虽然这些问题未必全部都要被立即解决。不过,债务问题是相当紧急的,剩余的问题则会是长期的结构性问题。”
华盛顿智库美国外交关系协会(Council of Foreign Affairs)中国项目研究员刘宗媛(Zongyuan Zoe Liu)则认为,除了上述“4D”问题外,地缘关系紧张也会使外资对进入中国裹足不前,导致中国经济难以取得复苏的动力。此外,中国目前正面临生育率下降的人口问题,这也将进一步恶化本已状况不佳的房地产市场。
刘宗媛说:“中国房市所面临的长期问题是需求降低,这主要是基于人口问题。随着人口增加速度减缓,甚至负成长,再加上结婚率下降,中国民众对于房屋的需求只会不断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