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问题查不出,波音被逼到了墙角,737全部停工
由于质量问题停工1天,这是一个很大的举措了。要知道,波音公司737生产线火力全开的时候,生产速率是1个月52架。停工1天,就大概有1.8-1.9架的飞机出不去,那这对于波音公司而言,可能就意味着会造成超过2亿美元的损失。这样的一个停工也说明,波音公司对于质量问题,已经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说到这,有的朋友会问,停工1天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我们客观的来分析一下。波音公司对于它的产品,包括供应链、总装的质量管控、标准工艺流程等,都有详细的规定。把那些文件掏出来,恐怕都能填满一个屋子。这些东西都不是新问题,可能真正的问题存在于今天,今时今日的生产线上,是否严格的执行和落实了那些纸面上的规定。
很长一个时期里,其实我们是因为缺乏这些工艺标准而发愁,但是像波音这样的企业,其实工艺标准是相对完善的。它现在可能需要抓的是落实、强调整个生产参与者的责任意识,这个很重要。因为你不能确保每一个工艺环节,都有足够严密的程序,来确保它得到实施,所以人还是能在其中起到很重要一个作用。
为什么波音公司会遭遇这样的问题?而且会为了质量问题会停工?
其实,都是源于1月份发生的737 MAX 9的舱门脱落事件。该事件已经调查一段时间了,初步的结论有了。什么呢?就是那个舱门上,有4个限位螺栓不见了。这4个限位螺栓不见了可是大问题,因为波音737 Max 9上面那个舱门,它是有12个限位装置,来确保它不会掉落。它一旦飞行的过程中,内部的压力高,外部的压力小,它就会把它紧紧的顶在限位装置上,绝对掉不了。
有一个航空界的朋友打了个比喻,我觉得蛮形象的。他说那个舱门的安装方式,有点像咱们的高压锅,只有旋转到某一个角度的时候,那个盖才能打开。如果不在这个角度,那个盖都是被所有的限位块顶死的,你怎么抬也抬不起来。那它怎么达到那个限位脱离的位置呢?就是要把舱门先整体向上提起,它就能让开所有的12个限位装置,然后向外可以推开。也就是说,那个舱门在必要的时候,也是可以打开的,只是它平时不用罢了。而且要打开它,那可是属于一个技术维修工作,它也不是乘客正常离机的一个通道。
那么,如何避免舱门脱离安全位置?有4个限位螺栓,这个4个限位螺栓拧上之后,这个舱门是无法向上提起,它会被这12个限位块牢牢地卡在那里,不会掉,有点四两拨千斤的意思。但现在的问题是,美国NTSB发现,这4个限位螺栓它不见了,目前有几种可能:
第一是,在发生事故的时候,这4股螺栓是不是脱落失效了。如果是这种情况,那4股螺栓肯定是被抽到机体外去了。这要在地面上找这4个螺栓,我估计是费了劲,到现在为止还没找到,但据说也正在寻找。
还有一种可能,这4个螺栓是不是在本次飞行之前就脱落了。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它的脱落位置应该是在飞机的内壁。那是不是能够在飞机的内壁中找到它,或者说即便是掉落了,也随着本次事故一起被抽出去了,这又是个麻烦事。
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更加的令人有点惊心动魄。就这4个螺栓,是不是压根没安装。这种想法虽然可能性不能排除,但是对于波音公司这样一个老牌企业,在总装的时候,这4个螺栓没安装,还是有点匪夷所思。你说它装漏了、装松了我觉得可能性更大。
而且,现在阿拉斯加和美国联合航空就自己的机群,在检测中发现,确实有一部分螺栓松动的迹象。这就意味着,如果就此推倒,是不是出现事故的这架飞机,它的螺栓也曾经松动过,并且在某一时刻脱落了,导致了舱门的位移,向上提起,并且被气压所崩开,整体失效,这种可能性现在看起来是比较大的。
但即便是这种可能性,波音公司也绝对是一身冷汗。因为这是一个严重的事故,还好当时没有乘客坐在这个舱门附近,否则可能出现重大的人身伤害。如果当时的飞机的飞行高度达到了3万英尺,其实发生事故的时候是16000英尺,大概5千米,如果真的是在万米高空,那这次事故有可能连带整个机身增压系统失效。飞机的机身可能会出现结构性的破损,就像气球一样的爆掉,那太可怕了。
所以波音公司绝对是受惊不浅,这次决定是好好的整顿一下质量。而波音公司的股价,随着这次的舱门脱落,也是一路重挫,从280美元左右现在跌到了大概205美元,好像今天的是205。这个重挫的幅度,等于说哗哗哗的蒸发美元。
但是教训还是需要汲取的,波音公司应该说,现在面对的并不是新问题。这类的质量问题,以前的航空制造巨头都遇到过,但是当年遇到这类问题,可能更多的是由于工艺标准不健全导致。现在是工艺标准健全的情况下,是不是生产速率的变化以及人员意识的缺失,导致了这样严重的事故征候,那就不得不深刻反思了。
现在看起来,波音公司是遇到了老问题,可能还要采用老办法。唯一需要解决的就是,需要在它的整个生产流程中,真正严肃、认真地落实已经所拥有的所有的方法、程序和标准。只有这样,波音公司才有可能走出眼下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