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王妈背刺的打工人,还会追捧下一个“王妈”
我们与其对着王妈这样一位自媒体网红、一个小企业老板猛烈开火,倒不如想想,为什么一个“明白事理”的人,最后也变成了冷酷无情的样子?
撰文丨青柳
“打工人嘴替”网红王妈这两天又火了,不过是不一样的火。
跟之前在霸总短剧中为打工人鸣不平的王妈不同,王妈的扮演者“七颗猩猩”近日被曝其公司实行大小周、员工需自备电脑、工资较低却还要加班等。
这让很多打工人破防。“这不是吃饭砸锅吗?”很多网友觉得,是自己这样平平无奇的打工人,给王妈奉上了点赞和流量,怎么到头来王妈虐待起了自家员工——网友虽然不是王妈的员工,但他们也被伤害了感情啊。
接下来,就是气势汹汹对王妈的密集舆论批判,这架势似乎是在打倒什么气焰滔天的“资本家”。但一看公开信息,王妈所在公司荒野文化,只是百人左右的中小企业。
而我们的中小企业整体有怎样的职场生态,相信大家心里多少也有数。
01
在王妈出镜演绎的短剧里,她是一个为打工人鸣不平的主角,从小人物或打工人视角出发,以幽默方式来嘲讽霸总短剧的逻辑不合理之处。
例如,当医生为患病的霸总夫人诊治时,霸总脱口而出一句经典台词——“治不好也得给我治,不然所有人都得给她陪葬”。此时,王妈在一旁说:“我也要吗?关我什么事啊?”她无辜受屈、小声反抗的神态和言语,瞬间引发打工人共情。
从这个角度讲,王妈显然有把自己打造成打工人“嘴替”的意思。而且,王妈的形象在整容脸扎堆的网红圈显得很素人,像极了你我这样的普通人,这也是人们能跟她高频共情的原因所在。
不夸张地说,王妈其实瞄准的流量市场就是万千打工人,这是她粉丝的基本盘。
但就像那句网络梗“屠龙少年终成恶龙”,王妈自己却变成了霸总的样子。
网传王妈所在公司对员工实施大小周、自备电脑等规定,还有人称工资只有4000元左右却要求加班情况……这瞬间引发热议,但从媒体后续报道和相关公司回应来看,这些信息并不完全准确。
王妈的公司实施大小周(即一周单休、隔周双休)应该是真实的,但随后该公司说已经改成了双休;员工月薪仅4000元左右不太准确,公司回应称不同岗位的薪资标准不同,已确保“所有员工工资不低于6000”;而外界盛传的“参保人数为0”已被该公司否认,称已向公开社保信息的某第三方机构发出律师函,并附上了参保信息。
怎么说呢,公道点讲,王妈所在的公司,当然算不上打工人的梦中情司,但要说多么恶劣倒也谈不上,大概也就是我们中小企业的平均水准吧。
此前,某网红主播发布一则招聘启事:“月工资3000—4000元,一周休一天,除了现场摊煎饼外负责其他所有备货、清理流程,包住不包吃。”
这么一对比,你是不是觉得这两家网红机构提供的员工福利是在伯仲之间?
王妈的“塌房”,我看倒是能让年轻人头脑清醒一点:哪怕是粉丝过千万的“新一线主播”,其员工的大概待遇也就是这么个水平。
对自媒体行业有太多不切实际幻想的年轻人,还是丢掉幻想,脚踏实地一些吧。
02
王妈的“塌房”,背后也投射了社会的一种期待:即那些以道德自诩的企业(管理者),能不能保持价值观的自洽?
从这一点来说,王妈确实让人失望了。
从过往创作发布的视频内容看,王妈太了解打工人的期待是什么,也很清楚职场的痛点所在。与那些明目张胆把“狼性”挂嘴上的老板不同,王妈当然是有“良心”的,不然她也拍不出那些精准命中打工人痛点爽点的短视频。
不过,我觉得大家没必要入戏过深。视频里的王妈是无助打工人,但视频外她是创业者;视频里她要制造笑点共鸣点,视频外她却要面临非常真实的生存压力,面对的是非常剧烈的行业内卷。
《中国网络表演(直播与短视频)行业发展报告(2022-2023)》显示,以直播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主播中,95.2% 月收入为 5000 元以下,仅 0.4% 主播月收入 10 万元以上。而主播账号有多少呢?1.5亿个!
这就是短视频创业者面临的市场状况:竞争激烈,流动频繁,迭代迅速。作为打工人,我们可能只需要盯着老板,但作为老板,Ta却要时刻盯紧瞬息万变的市场动态、面临生死存亡的竞争压力。
当然,也有人说,王妈的粉丝已经超过千万,能力越大责任越强,她不应该对员工好一些吗?
现实是,粉丝千万又怎样?头部网红虽然有机会拿到高收益,但其承担的经营成本和各类风险也很高。比如拍摄器材、拍摄场地、拍摄道具、用人成本、创新业务的试错成本(可能做10个账号能有一个跑出来就不错了),背后都需要真金白银投入;再比如网红面临的风险包括被自然淘汰、失误翻车、限流或封号……
作为企业来说,自然要评估成本、收益和风险,不能拍脑袋行事。它在招聘用人上面自然要提供有市场竞争力的福利待遇,否则怎能招到并留住优秀人才?
此外,企业还要考虑内外部大环境。这两天,连浓眉大眼的刘强东也表示“凡是长期业绩不好,从来不拼搏的人,不是我的兄弟”,多年经营的“兄弟人设”说扔就扔了——如果不是遇到瓶颈,东哥又怎会如此狼性表态?
对于公司老板来说,首要考虑的是企业生存问题。对企业家抱着过高的道德期待,既不现实,也没必要。他们的首要目标,只能是在当前的行业生态里活下去,而打造一个备受舆论赞赏的职场“乌托邦”,行有余力时是可能的,但一旦感受到寒气,马上就会“原形毕露”。
03
从员工福利的角度,网上不少对王妈的批判都有流于概念化、标签化的倾向。
比如大小周问题,经过多年的舆论渲染,已经成为“压榨员工”的一项原罪。
问题的关键不是大小周制度本身,而是有没有事先让员工知情同意并给到配套的福利待遇。事实上,前些年有大公司取消大小周制度,曾遭到很多员工反对,比如某些大厂传出有三分之一的人反对,因为取消大小周后他们被平均降薪了20%。
在王妈“塌房”后,有媒体采访了短视频(含直播)行业的从业者,受访者表示大小周在这个行业很普遍,也有很多公司根本没有固定的双休假期,都是调休。
而社保缴纳问题,现实更加复杂。虽然王妈所在公司否认不缴社保,但媒体采访发现,不缴社保的情况其实在中小企业尤其是短视频行业并不罕见。
大部分情况下,主播、演员等和MCN公司签署的都是兼职合同或演出性质相关的劳务合同,也有主播和公司签订了达人经纪合约,对收益进行分成,MCN公司一般不会为他们缴纳五险一金。还有一些年轻人,宁可每月多拿一些钱,不愿让公司缴纳社保。
简单武断地把社保缴纳情况视同一家企业的好坏,可能并不符合短视频(含直播)行业当前的情况。
这些情况至少说明,当前的职场生态之所以是今天这个样子,终究是一个多方博弈的结果,这既包括企业的成本利润考量,行业本身的性质,也包括员工对自己的收入福利权衡。
比如,有员工愿意主动放弃休假换取更高回报,自己就卷起来了。这种人当然会被网上很多打工人所嘲笑、不齿,但你环顾身边看看,有没有这样的人?
所以,这很难用一句“企业太坏”“老板黑心”一笔带过,但这种对复杂现实的体认,很多时候舆论已经不屑甚至也不去深入分析,倒是抓住一个并不属实的“0社保”细节就如获至宝,密集的炮轰火力就开始扫射了。
04
说这么多,我不是要给王妈辩护。
自己立了一个人设,自己又站不住;自己瞄准的受众,自己又对受众不够尊重,这种“新式塌房”终究是咎由自取罢了。
我们与其对着一位自媒体网红、一个小企业老板猛烈开火,倒不如想想,为什么一个“明白事理”的人,为什么最后也变成了冷酷无情的样子?
或者说,一家创业企业,有没有可能温情脉脉、慈眉善目和福利满满,同时在市场竞争中体面地活下来?
作为一个打工人,我也希望老板都是大善人,跟我情同手足、桃园结义,工作也是事少钱多离家近,从经济价值到情绪价值都收获巨大。
但现实的水位摆在那。
在看待当前的职场生态时,一个最重要的起点就是现实感。哪怕对现实不满,也该想想为什么现实是这个样子。
我们对企业的批判还少吗?且不说王妈了,企业筛简历挑985、211毕业生,都被拿出来一通收拾;我们劳动权益保障的条款不足吗?不少省份甚至把月经假都正式地写入文件了;我们对企业没有约束吗?限高、老赖,有的是办法针对失信企业。
为什么劳资最后还是博弈成这个样子?为什么企业还是对打工人这么苛刻?为什么我们还是到不了理想之境?
肯定有人不服,“天下乌鸦一般黑,难道就有理了”?
天下乌鸦是不是一般黑暂不明朗,但天下肯定是同一片气候。
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布报告》,2023年民营企业500强的税后净利润1.64万亿元,下降4.86%,同时称“受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民营企业500强仍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部分经营指标出现波动。500强企业税后净利润、销售净利率、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等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人们在讨论一些事物时,不能绕开大的现实背景,也不能像爽文一般,只求嘴上痛快。
将老板、企业污名化是没有多少意义的。基底生态不改善,蛋糕无法不断做大,所谓员工福利云云,要求企业应该这样、必须那样,只怕不太容易实现,强压下去也必然遭遇扭曲。
就好像现在网友对王妈的批判,颇有要将其彻底斗垮之势。只是,王妈公司如果倒了,她的员工是不是就此摆脱枷锁,奔向更辉煌的前景?猜猜她的员工会不会感谢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