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价狂飙!全球通胀,警报拉响了
3月27日,国际COMEX黄金价格再次冲击3050美元/盎司的关键位置。这已经是黄金自3月13日突破3000美元/盎司整数关口后,连续多日站稳3000美元/盎司。
黄金非常强势,暗示资金依然在避险,在对抗通胀。
3月27日,国际COMEX美精铜的价格差不多在5.23美元/磅。这个位置很关键,是国际铜过去20年的最高点,突破了2008年金融危机后大放水的价格,突破了2020年特殊事情后大放水的价格。
国际铜,相比黄金更加贴近民生经济,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影响更大,也更能影响地区经济的物价水平。
所以,这些信号都强烈地说明了一件大事。
全球通胀,可能要远比我们想象得更加顽固!也就是说,钱难挣,钱袋子更难跑赢通胀!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铜乃工业之母,牵一发而动经济的全身。每一吨铜价的波动都在牵动着当下世界经济系统的脆弱神经。
从车间里隆隆作响的机床到千家万户的空调,从飞驰的新能源汽车到纵横交错的电网,从传统的五金水龙头再到新时代的大型算力服务器。
这些领域,都将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成本冲击。
比如,每辆Model Y消耗83公斤铜合金,而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平均每辆需消耗铜约91公斤,而传统燃油车仅需约20公斤。原因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池管理系统,电路集成系统都在使用大量的铜材。
比如,英伟达NVIDIA DGX H100单台AI训练服务器含铜量约8—12kg,较传统服务器提升30%。有数据表明2030年全球服务器对铜的消耗量为
150万吨,相较2023年增长76%。
比如,传统的五金水龙头一般采用H59铜,即铜含量59%,部分产品铜含量可达62%;而空调的冷凝器和蒸发器更是大规模地使用铜材。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铜价持续走高对整个全球制造产业的影响不言而喻。
当然,我们更关心的是,它究竟如何影响到我们老百姓的钱袋子。
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其实,这是一场供需的博弈,更是一场经济预期的博弈。
从成本层面来看。
铜作为制造业的重要原材料,当原材料价格上涨时,制造业有理由去提价。特别是在供需紧张的领域、在产业转型成功的领域,比如五金建材、比如算力服务器。
因为不涨价,就会不赚钱。
某卫浴企业算过一笔账,铜价每涨1000元,单件龙头生产成本增加3.2元。这个看似微小的数字,在百万级出货量面前就是300万的利润吞噬。
这些涨价如果能够顺利传导到终端产品,那么通胀就会慢慢起来。
另外,宏观数据也显示铜价和通胀具有强烈的正相关性。
据统计,铜价上涨10%,对PPI有色采矿、有色冶炼的拉动分别为6.2、3.9个百分点,对整体PPI同比的拉动分别为0.02、0.2个百分点。
这会产生什么效应?
通胀具有足够的粘性时,消费者在价格上涨周期里就往往有抢先购买,提前享受的买单冲动。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国内超过160万亿的居民存款也会慢慢激活。
这样经济就慢慢形成了“通胀温和上涨,经济缓慢复苏”的正向循环,老百姓的钱袋子自然就会鼓起来了。
不过,市场并不会这么简单地线性发展。
因为,从经济预期层面来看。
当供大于需、市场饱和时,或者经济预期没有完全扭转时,制造业成本上升带来的涨价往往会有相反的作用。
比如,某家电企业市场部经理透露:“我们三月份尝试将空调挂价上调5%,结果京东渠道销量环比暴跌40%。”
成本易涨、售价难提!已经成为大多数制造业的梦魇!当然,这也是众多打工人的噩梦,因为它意味着降薪裁员。
这种困境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一方面是供大于需、市场饱和,另一方面是经济预期尚未完全扭转,这两种力量纠缠在一起,成了摆在制造业面前的五行大山!
看两组数据。
第一组。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国城镇居民百户汽车拥有量58辆,看似还有提升空间,但是加上网约车、出租车、公交车,真正的提升空间已经非常有限。
另外,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3年末,全国居民百户空调拥有量达到145.9台;截至2022年底,全国城镇居民百户手机拥有量237部。家家户户有空调,人手一部手机。
这些数据,说明市场趋于饱和。
第二组。
2024年,全国的所有税收总额为17.5万亿元,与2023年相比,税收少了6,150亿。具体的税种上,增值税少了3.8%,企业所得税少了0.5%,个人所得税少了1.7%。
而,这个数据就折射了消费降级的背后无奈。
所以,铜价的上涨说到底对老百姓的影响是什么?
要么是,制造业能够把成本传导到消费终端,引起通胀的温和上涨,老百姓的钱包越来越鼓。
要么是,市场饱和、消费低迷对高物价不买单,制造业最终受到成本、需求两头挤压,利润降低,持续亏损。
企业钱难赚了,自然也就很难大方地发工资了。
至于,最终的发展趋势,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总而言之,美国这次抢进口引起的铜价大涨,无论短期涨幅还能到哪里,都已经再次夯实了铜价的整体上移的重心。
其实也不用悲观。
回望历史,每一次铜价剧烈波动都伴随着经济格局的重构。从大航海时代的铜炮贸易,到电气革命的铜缆网络,再到新能源时代的铜需求爆发,每一次铜价的上涨,都是经济结构转型的见证者。
正如狄更斯所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希望,这次经济能够顺利转型升级,稳住通胀,温和复苏,老百姓钱袋子越来越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