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化时代:如何改造一个适合独自老去的家?
所有人都曾年轻,但年轻人不曾老过。
在这个避忌衰老与死亡的国度,“老后”如同一只黑盒。
没人能确切地说出盒中是怎样的光景,未知折射着最无解的恐怖。即将成为超高龄少子化社会一员的我们,甚至很难找到一个参照坐标,来倾尽这杯焦虑的苦酒。
老后究竟是怎样的滋味?现在如何做,才能在未来养好老?这是写给年轻人的系列老年报道。
欢迎翻开《老后说明书》,今天我们来聊“适老化改造”。
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组
作者 | 木子童
编辑、制图丨渣渣郡
本文首发于虎嗅年轻内容公众号“那個NG”(ID:huxiu4youth)。在这里,我们呈现当下年轻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老去之后,我不想成为一座孤岛。”
在豆瓣小组【”适老化改造”促进会】,37045个尚未步入老年的组员已经开始为将来操心。
他们自称“未来的老人”,担心当自己或父母老去时,遭遇当下老年人所面临的相同困境。因此他们希望“将我们生活的世界,改造成一个老年人也能够安全、幸福地度过余生的世界”。
而实现这一愿望的起点,就是“家的适老化改造”。
所谓适老化改造,就是针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行动特点,对不适宜其生活的旧起居环境进行升级改造。它繁杂而琐细,看起来没啥了不起,但这些对老人十分重要的细节,却常常被遗忘与忽略。
春节过后,刘孟飞被蜂拥而来的订单淹没。
作为北京这家设计工作室唯一的适老化改造设计师,所有适老化需求都汇集向她:“真的接不动了,我这一个月接了大概有七八个。”
在刘孟飞的承接极限后,需求还在不断涌来。
有些是家里父母受伤患病后的刚需,有些只是未雨绸缪的早做准备。
“适老化改造”概念在中国并不新鲜,清华大学周燕珉教授等学者早在10年前就开始科普,但在2019年前,很少有人谈论,要说真正火起来,还是疫情开始后的这几年。
趋势很快从线下传递到互联网。
2021年上海,本哲建筑合伙人赵桂军感觉到了适老化改造的升温。社媒有关适老化改造的讨论多了起来,他所发布的相关帖子,流量也走了起来。
不久后,正准备老房翻修的北京姑娘Aki刷到“适老化改造”,立刻动了给父母安排的念头。
父母刚刚65岁,还算60-74岁年龄段的低龄老人,本不急于适老化,但Aki想,那一天总会到来,不如趁着翻修一并做完。
另外,做为不婚主义者,Aki在孝心之外也有私心,她很好奇,适老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到老人。
在模糊的概念里,适老化似乎挺简单——加几个扶手、选几张不带棱角的桌椅——重点就一个,别让爸妈别摔坏了。
可在轮椅上使用的无地柜式台面丨受访者己由科技提供
鉴于对适老化改造的初始印象,Aki本想“自己搞搞”,没想到看得越多,越没了底气。
适老化改造中,“防摔伤”确实是重中之重。
俗话说,好好的老人,就怕摔,摔倒是我国65岁以上老人因伤致死的头号原因。
据研究测算,我国每年约有2000万老人在家中摔倒,因此受伤的比例接近80%。75岁以上老人中因跌倒致髋骨骨折的,有半数无法存活超过一年。
但防摔伤的适老化改造远不止安几个扶手这样简单。
很多细节是Aki完全未曾设想过的。
单论一个“门”,就有很多门道。
比如门把手,最好不要选择圆把手,因为圆形不好抓握,不方便老人用力,同时也不要选择直把手,因为直把手的末端,更容易勾到衣袖、扣子,老人很可能因此被带倒在地。
最好的款式是直把带一个圆润的弯曲,末端向内回弯,就免去了这种苦恼。
周燕珉《适老家装图集》
门的可开合高度也至关重要,这来自设计师刘孟飞分享的亲身经历。
一般的房门,把手在中部高度,只要正常站立都可以轻松开门。但在一种特殊情况下,这种门就成了无法开启的死门——当老人摔倒在地的时候。
不仅如此,如果门是向内开的,那么老人的身体还可能堵住门口,阻碍求援和救援。
要想避免这种意外,只能选择可从底部打开的推拉门或小折叠门。
厨房台面要矮,契合老人的体态,最好实现可升降,以便轮椅和站姿操作切换。
阳台窗户下部要设置固定扇区域,避免老人开窗时碰翻窗台上的花草瓶罐。
照明不可太亮,也不可太暗,照顾老人退化的视觉,尽量不使用聚光源,而使用暖白光的散光。
主要通道预留至少90cm宽度,以便轮椅通过,重症老人家中最好预备120cm宽度,以防需要担架通行。
……
可在轮椅上使用的无地柜式台面丨受访者己由科技提供
桩桩件件,类似的细节之处,2011年出版的教材《老年住宅》写了足足360页。
Aki发现,适老化改造不仅仅是购买各种适老化用品给家里“打补丁”,更是一门支持老人安全、独立生活的系统性科学。
然而,步入老龄化时代的人们,对这门科学却知之甚少,常常只看到“物质”,而忽略了气候的“精神”。
适老化改造,治的不光是老房子的毛病,也是人的心病。
每一位适老化设计师都在交流中,都提到了“尊严”与“尊重”。
老人需要尊严,设计要予以尊重,营造让老人能够有尊严地生活的环境。
人一旦开始衰老,似乎就被剥落了个性,每个人都被塞进名为“老人”的刻板印象之中,不再是张三李四王五,而是那个爷爷、那个奶奶,但显然,这不可能。
赵桂军提到一组有趣的数据。
通常认知里,最常见的适老化改造就是装扶手。然而赵桂军经手的十几个设计项目中,只有一家人安装了真正的扶手。
不是因为这家人需要——奶奶72岁,精神矍铄、身体健康——而是因为只有这位奶奶表示不介意家里出现扶手,不介意出现毫无遮掩的“助老工具”。
图丨受访者赵桂军提供
更多的老人会因为“扶手”、“适老”等字眼而抗拒。
脾气好些的,便别开眼说:“诶呀,不要乱花钱。”
脾气差些的,已经放起狠话:“我不要!等我真用上这些,那我也快死了!等我死了,这家你想怎么折腾怎么折腾!”
抗拒除了基于经济考虑,也基于一种简单的联想:接受适老化就如同接受拐杖,承认自己走不动了,承认衰老已经到来。
没有人喜欢承认衰老,没有人想成为“没用的人”,同时衰老也意味着恐惧,因为衰老的尽头便是永恒而寂静的黑暗。
年轻一代可以毫无恐惧地谈论衰老,因为我们与死亡之间,还隔着父辈的身影,而在父辈与死亡之间,已是一览无余。
图丨受访者赵桂军提供
于是,赵桂军会使用一些小手段,把“扶手”隐藏起来。
比如在老人的行动路径上,安排一组抽屉,抽屉拉手加固,且做成易于抓握的形态,这样老人就可以以此作为借力点。
或者做一扇虚木格隔断,木格的间隙可以轻易插进手掌,形成栏杆一样的助力。
这些隐性设计作用不会告知老人,老人将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享受便利:
“老人他需要被尊重,这很重要。”
图丨受访者赵桂军提供
尊重也包括老人的习惯,不论那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
一位上海阿姨,喜欢收东西,家里什么都囤,包括垃圾袋和橡皮筋。女儿说:“我妈喜欢收东西,如果没有一个地方给她放,我们有可能待不下去。”
于是赵桂军为阿姨特意设计了一个相当宽敞的储物空间,这个决定让他相当不舍:“这可是上海,你知道吗,她们那一个平6万啊!”
3.1平方的宝贵空间,用来堆放垃圾袋杂物,确实有点奢侈,但他还是给了:“我觉得应该给,为什么给?因为老人她去收东西,从心理学上来说,她这时候是没有安全感的,要给老人多一点关心”
价值近20万的奢侈储物间丨受访者赵桂军提供
当然,设计也能引导老人重新审视生活与居住空间,从而改变生活习惯。
一位北京阿姨,同样像只仓鼠,东西有进无出:“一进她家,堆得哪哪都是东西。”
刘孟飞动之以断舍离,晓之以每平方房价,并以干净整洁的饮茶空间为诱惑,终于让嗜茶如命的阿姨开始舍得扔东西。衣服鞋子扔掉许多,其余全部收纳,唯独留下一整面墙展示阿姨的茶叶收藏。
改造后,阿姨神清气爽,常常邀闺蜜来家品茶。
没有人能真正拒绝一个舒适的空间,曾经抗拒的倔强老人们纷纷真香了。
改造后贴合老年需求的房间,把许多曾被夺走的自由还给了老人:坐轮椅的奶奶能去厨房炒菜、家里没厕所的爷爷可以敞开了喝水。
赵桂军:“我做的工作是延缓老年人老去的时间,利用国外的一些软性地面抬高材质,这样的空间让他很舒服很安全,他身体机能的退化化就不会那么快,这一点我在自己父亲的过程里是一直能感受到的。”
那么什么时间开始适老化改造最为合适?
龚娟认为,越早越好。
2年前以合伙人身份加入己由科技公司后,她一直专注于适老化改造行业。
经手众多政府、银行、商业设施的适老化改造项目,也看过许多私宅适老化改造,龚娟非常可惜,自己没能更早点了解适老化改造。
2019年,父亲患老年痴呆,母亲照顾父亲非常辛苦。不光要帮父亲洗澡,还要每天做3顿饭,对于上岁数的母亲来说,做3顿饭,就意味着要在厨房站上至少2个小时,十分消耗体力。老式房子的卫生间也非常狭小,不到3平方米,厕位是蹲坑,且不方便照料者施展。
当时,龚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辞去高薪工作,尽力帮母亲分担。
“直到我接触到适老化改造,我才意识到那几年如果我们家里有做适老化改造,其实是很大程度上可以减轻我妈妈的压力的。”
兼顾美观与实用性的灯带扶手丨受访者己由科技提供
作为一位目前单身的70后女性,她常常思考独身主义者的未来:
“要有前置适老化改造的理念,如果没有这个理念,到时投入的时间金钱就会更多。”
不论是普通家庭、丁克家庭还是独身主义者,如果有装修房子的机会,都最好记得考虑适老化。
适老化改造并不是一个只能发生在老年阶段的动作。实际上,在老龄化程度更加深刻的日本,甚至没有“适老化改造”这种说法。
在日本,做“适老居家改造”就是“住宅改修”,也就是说,它被定义为装修的一种普通项目。因为毫不出奇,所以没有必要单独拎出来作为一个新名词。
日本大多数住宅在建造、装修的那一刻,就已经完成适老化改造。因为在名为《关于确保老年人居住稳定的法律》中,已经给出了极为详尽的适老化改造标准。
在房主年轻时,扶手等许多装置不必安装,但设计师会为未来留出空间。一旦房主有了需要,只要在预留空间中安装上相应设备即可。
通道较宽、没有门槛的房间,并不会给年轻房主带来不悦,而在他们年老时,这就将变成轮椅通行的生命通道。
基本的适老化改造费用,国民介护保险还可以报销。
在中国,适老化改造也将变得越来越普及和普通。
根据中国“9073”的养老居住格局,90%老年人要通过家庭照顾养老,只有3%老人能入住养老院,其余7%老人依靠社区养老。
这符合国情,“死也要死在家里边”堪称中华血脉刻在DNA里的执拗。多项调查显示,80-90%的中国老年人希望居家养老。
也就是说,“家”将是大多数中国老人最后的归宿,当衰弱使老人的活动半径坍缩,“家”就是世界的全部。
不幸的是,如你我所知,中国绝大多数房屋都并不适合衰弱的老人长期居住。
而经历过特殊时期的我们都很清楚,日复一日困在一个不舒适的房间里会有多痛苦。
在那样一天到来前,为自己准备一个适合独自老去的空间,是今日之我对明日之我的负责。
最后,说一点最实际的问题,适老化改造说得如此天花乱坠,普通人改得起吗?
改得起,但丰俭由人。
最简单的微改造,只需3000-1万元,就可以进行防摔、老旧房水电改造等项目。基本不大兴土木,只是缝缝补补,解决的,是老人生活中最紧迫发愁的问题。
3000元微改造套餐包含项目丨受访者己由科技提供
再进一步,卫生间、厨房整包的局部改造,价格在2-5万之间,相当于局部的一次翻修。
至于全屋改造,则要至少10万元,其中包括设计费用和施工装修。
不同的设计师设计费用不尽相同,一个80平的房子,设计费可能在2.4万-6万元不等。
房间使用的适老化产品也会影响最终成本,日本整体卫浴、进口地板、厨卫器具价格相对昂贵。而国内厂商的平替能做到进口产品价格的近五分之一。
配合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政府面向经济困难老人正在推出的专项补贴,适老化家居改造即使是困难老人也有机会负担。
北京地区补贴政策宣导
作为70后的一员,龚娟相信适老化改造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真正的红利爆发期要到60后70后开始老去。
“他们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最大的红利受益者,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儿女又是独生子女,没有太大压力。”
60后70后将“更加关注自我”,愿意为更加多元的适老化服务付费。在满足安全、自由的基础上,60后70后还会提出更多个性化改造要求,比如一个用于健身的房间。
小时候,我们会给10年后的自己写信许愿,许愿那时成为了自己想成为的人。
现在,我们也有机会给多年后老去的自己写一封信,信件印在砖墙与泥瓦:这就是我对老后幸福的想象,你,满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