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横跨16年的诈骗案,割了全台湾的韭菜
文/凯斯
编辑/闫如意
任何人都有可能遭遇金融诈骗,哪怕他是知名演员苏有朋。
就在前两天,苏有朋工作室突然发微博怒斥“诈骗可耻”,并叮嘱大家“日常要千万注意防范”。
有网友揣测,这条微博,很可能与一份最近在台媒间流传的名单有关。
这份名单里,除了苏有朋,还有不少商界大佬和政界名流,包括李登辉的女儿李安妮、万海航运的董事长陈柏廷等。
顶流精英们,全都被卷入了一起金融诈骗案中。
这起诈骗案,从开始到爆雷存续了16年,涉案金额巨大,受害者遍布社会各界,被台媒称作中国台湾史上“最大金融诈骗案”。
〓图源:年代新聞
一场涵盖社会各阶层的诈骗
这场金融诈骗的正式爆雷时间,是今年的5月27日。
在这一天,一家名叫澳丰的金融集团,突然宣布破产跑路。
澳丰集团成立于2007年,注册地在赛普勒斯,其主要营收方式,就是通过名为兆富的代理公司,向台湾地区的各界民众贩卖其旗下的境外理财产品。
在爆雷前,澳丰管理着超过2000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454亿元)规模的资金池,拥有至少1.3万名重要客户。
而这些客户里,有不少都是在上流社会有头有脸的人物。
李登辉之女、有着多年基金会管理经验的李安妮,就是澳丰十多年的老主顾。
2006年,李安妮认识了兆富财管顾问梁宝华,在对方的推荐下,李安妮尝试购买了约400万人民币的产品试水,3年后,以30%的收益顺利赎回。
自以为“安全过河”的李小姐,不但自己多年来屡次购买澳丰的理财产品,还把自己的姐姐、老公和儿子也一起拉上了“贼船”。
致使澳丰跑路后,李氏家族的受骗总金额高达惊人的5.5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25亿元)。
〓李安妮,图源:今周刊
万海航运董事长陈柏廷,也被这场金融诈骗坑了一把。
作为航运大佬,陈柏廷一向在商业上颇为谨慎,即使在2021年公司大景气股价暴涨之时,也不忘告诫员工要“虚怀若谷,安不忘危”。
可面对澳丰的兜售,陈老板却来者不“惧”,和姐姐陈慧颖一连买了2、30种理财产品,将超过2.2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5000万元)托付给了骗子们。
〓陈柏廷,图源:今周刊
当然,虽然受骗金额如此之大,但对有钱人而言,倒也不至于完全伤筋动骨。但在1.3万名受害者里,能承受得起高损失的,其实就那么几个少数。
对大部分倒霉蛋而言,澳丰的爆雷就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比如,有一个名叫张金洲的老哥,就被骗走了将近2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4540万元)。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这笔钱还并不属于他。
张金洲是日本DHC集团台湾分公司的总经理,2015年为了搞多种经营,用公司的现金投资了澳丰的产品,期待换一个稳健的长期盈利,结果却是喜提金融诈骗。
〓张金洲,图源:镜周刊
要知道,2022年DHC整年的总利润换算后大约是20.3亿新台币,张总经理这么一搞,相当于全集团利润的十分之一直接蒸发。据说DHC总部在听闻澳丰跑路后震怒无比,责令台湾分公司必须给出一个交代。
而另一家名叫台端的上市公司更是重量级——直接把其84%的资产都拿来买澳丰的理财,成功实现了当季收益扭赢为亏。
大企业尚且如此,普通的受骗个体就更艰难了。
社交媒体上,被这场金融诈骗案坑到倾家荡产的台湾民众比比皆是:
作家秦嗣林参加一个由商界人士组成的澳大利亚旅行团,结果22个团员里有7个没来,一问才知道原来没来的都买了澳丰的理财,现在根本没心情游山玩水。
Youtube专门教人买房的理财小网红安娜,把自己600万台币(约合人民币136万元)的“嫁妆钱”全都投到了澳丰的产品里,在朋友的引导下才知道自己被骗,在镜头前以泪洗面。
〓图源:Youtue,安娜驭房术
在论坛上,有人说自己的朋友为了买澳丰的产品,不惜卖掉名下的房产。
有当医生的网友,直接贷款4000万新台币买澳丰,认为一时的高杠杆最终一定能换来巨大的利息收益。
更有那些紧紧巴巴过了一辈子的老头老太太,把自己毕生的积蓄都交给了澳丰,寄希望这家海外的企业能为自己养老,儿女怎么劝都不管用。
最终,不论阶层高低,不论投入多少,伴随着澳丰的全面破产,所有投资者的投入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有些人开始在网上组建自救会讨债,然而维权的进程举步维艰。
有自救团花了好几千美元,最终换来的却只是一份对澳丰在台代理机构的调查报告,用处并不大。
也有人自认倒霉,索性将债权直接卖给不良债权公司,就当吃一堑长一智。
只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真的看开。
一位名叫Albert的60岁大爷,从金融业退休后,经从小一起长大朋友的介绍,开始买澳丰的理财产品,前前后后一共花了3000万新台币(约合人民币681万元)。
在澳丰爆雷后,Albert一家的养老金全部化为乌有,大爷承受不了打击,觉得对不起老婆和女儿,整日自责,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疾病,于今年的7月跳楼自尽。
〓图源:yahoo
无数的悲剧令人唏嘘,但同时也让人困惑:
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台湾民众掉入澳丰的骗局?
到底是什么样精巧的陷阱,让所谓的精英阶层也前赴后继地踩了进去?
连骗千亿,澳丰是怎么做到的?
澳丰的骗局,看起来并没有多“高明”。
一言以蔽之,澳丰做的事情,跟所有金融诈骗一样,用高投资回报吸引本金投入。
但澳丰的精妙之处在于,他的年平均收益率通常在8%左右,个别极其“优秀”的产品收益率可以到10%,还承诺保本保息。
高,但又没有高到离谱。
给人的感觉,就是“又香又可靠”。
为了增加自己的可信度,澳丰还会找来各种东西来为自己背书。
例如代理贩售该公司金融产品的销售,大多都是银行圈的精英。
兆富财管顾问的“业绩女王”梁宝华,早年就曾在华南和玉山这样的大银行工作,后来跳槽到了兆富,专门推销澳丰的理财。
〓梁宝华,图源:Yahoo
面对客户时,梁宝华会摆出自己光鲜的履历,给客户看澳丰被粉饰得极其漂亮的财报,反复向他们灌输“8%收益率”的亮点,并在客户犹豫时告诉他们:
“明天是募资期的最后一天……现在不买,你就少赚一个礼拜的钱哦。”
此外,澳丰还深谙放长线钓大鱼的道理。
第一拨被澳丰销售所盯上的,基本都是所谓的高净值客户。
销售们会通过像“狮子会”这样的台湾商界组织,打入大佬们的社交圈,然后用各种高端手段亲近他们:
他们会在五星级酒店招待客户用餐,免费送客户的孩子去国外旅游,并在客户结婚前赠予昂贵的礼物,预算无上限,突出的就是一个“我们澳丰有的是钱”。
〓图源:镜周刊
最重要的是,当第一批客户真的把钱交给了澳丰,澳丰也真会在约定的日期将收益转给客户,用真金白银打消投资者最初的顾虑。
像李登辉的女儿李安妮,一开始以百万资金试水,结果3年下来顺利拿到3成回报,李女士这才开始加码,并将澳丰介绍给了自己的身边人。
所以在无数的澳丰金融诈骗案例里,我们看到:
受害者经常是在密友或亲人的引导下跳进了陷阱,而当有人对这些理财产品产生疑惑时,都会收获相同的话术:
“我自己就已经买了,每年都能拿到收益,不可能出问题的。”
有了这样第一批“大佬”们的背书,澳丰的受众和资金规模才指数级增长。
名流们的购买行为本身,也成了一种隐性的广告,如滚雪球般增加着澳丰的品牌名气,让普通人也对此深信不疑,并将自己的一切积蓄投入其中。
〓图源:Yahoo
于是,一个经典的庞氏骗局就此诞生:
澳丰用新客户的钱,去填补老客户的收益,直至东墙补不上西墙。
而在这个用谎言去补窟窿的过程中,销售们则借此大发横财。梁宝华一个人的月佣金就超过600万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36万元),名下有三套豪宅,赚得盆满钵满。
〓图源:ETtoday新聞雲
实际上,澳丰的雷也不是在5月27日这一天集中爆发的。
从2015年开始,台湾的“金管会”就陆续收到民众有关“代理公司兆富非法销售澳丰海外理财产品”的检举。
但监管部门的动作却相当缓慢:2020年对兆富公司的负责人提起公诉,2023年5月才进行一审判决。
而在此期间,挂着澳丰名头的灰色理财产品,依然在市场上畅通无阻。
到了2021年前后,越来越多的澳丰系基金开始无法按期兑现利润,而销售们则用各种话术和复杂的金融词汇,反复安抚着前来要求赎回的客户。
〓图源:Youtube,安娜驭房术
像李安妮就曾多次想赎回她的投资,可每一次都被梁宝华委婉拦下,梁还拿出对账单,反问李女士:“哪里还有这么好的商品啊?”
就这样,无数客户多年所建立起的信任,就在销售们一次次的搪塞中崩塌,而当大家彻底意识到自己被骗时,骗子则早已遁形无踪。
事发后,长期对外宣称自己信佛的梁宝华告诉客户:“我在南部寺庙闭关中,禁语不方便回电…….”之后便没了音讯。
而当人们来到梁所闭关的禅堂,才得知原来这位法号为“法宇”的师姐,在修行的同时仍不忘开展业务,向身边的修行者贩卖澳丰的基金,致使20名修行者被骗。
人性共通的弱点
回顾整个“澳丰案”,你会发现它与其他的庞氏骗局并无太大差别,只不过它运作的时间更久,更具有迷惑性。
〓图源:Yahoo
澳丰的产品从零几年就开始在台湾贩售,到今年才正式迎来爆雷,其间看似稳定运行了十多年。
拉长的战线,足以让最精明的投资者掉以轻心,毅然决然地将上亿的资金,注入到这个终将崩塌的击鼓传花游戏里。
过去,总有精英主义者嘲笑被诈骗者的愚蠢。
可在澳丰案中,受害者不乏真正的精英们。
李安妮东吴大学经济学系毕业,有着多年的基金会管理经验;陈柏廷,在商海浮沉数年,掌舵一家上市企业;更有13家上柜公司中招……
无关阅历也无关聪明与否,最终驱使着个体走进陷阱的,是人性共通的弱点。
无意指责受害者,但如果一定要从这起惊天的诈骗案中吸取一些教训。
那大概就是避免太过自满,也不要轻信精英,保持独立思考,然后尽力克制人性难以避免的贪婪。
毕竟,不论在什么时候,天上都不会掉馅饼。
就算偶尔有,最终也还是要都还回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