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对布林肯访华三缄其口? 美中风险聚焦台湾
美中竞争导致紧张局势升级,两国能否重启正常沟通也日趋成为热点。截至本周二,中国外交部仍未对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的访华消息予以证实。与此同时,中共领导人习近平有关要为应对”极端情况”做好准备的警告,迅速引发外界关注。
美国《华尔街日报》6月13日报道指出,在美国和中国高层谨慎重启接触之际,习近平正加急采取行动,为潜在的冲突未雨绸缪。自上月底以来,习近平已两次强调要为应对“极端”情况做好准备,而反复使用“极端”一词也暗示了紧张局势加剧的可能性。
针对美中之间的紧张关系持续升级,华盛顿智库美国和平研究所(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 Peace)本周二举办线上研讨会,与会学者针对美中两国预防冲突发生的风险管理机制发表了看法。
华盛顿智库昆西研究所(Quincy Institute)东亚研究计划主任史文(Michael D. Swaine)分析说,中国精英阶层乃至公众将中国形象定位为非常有抱负、但不具侵略性且被霸凌的大国,这些形象会破坏中国对外信任关系,并可能让中国对美国的沟通行动做出过度反应。他认为,美中间的危机风险主要在于中国对台湾的定位。
“中国人也倾向于从道德角度来看待某种类型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台湾问题非常重要。这里的道德原则是:‘台湾是中国的主权领土,是中国的一部分,从我们这里夺走台湾是一种不公正行为;我们需要通过坚定不移的努力来纠正这种行为,以实现台湾与大陆的统一’。”他指出,中国“这种认知使其很难进行更灵活的让步和妥协……,中国正在以更零和的方式看待台湾问题。”
史文认为,美中危机谈判的本质在于既表达对危机的关切,又不暴露自身弱点,以防止危机升级为冲突。这是目前美国正积极作出的努力。
虽然近期美国一再表态,希望与中国建立危机沟通机制以防止分歧升级为冲突,但似乎习近平已经为冲突的爆发做好了准备。《华尔街日报》指出,习近平的“极端”口号开始覆盖地方层面。据中国官方发布的消息,从沿海大都市上海到内陆的湖南省,目前都在积极备战以应对“极端”情况。
那么,在中共党内具有绝对权威地位的习近平,其所谓“极端情况”的真正含义何在?号称“国师”的中国政治学者金灿荣对官媒《环球时报》直言不讳地表示,习近平一再预警的“极端”情况意味着“战争的危险”。
5月30日,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指出,要深刻认识国家安全面临的复杂严峻形势,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他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与此同时,习近平还将这一警告扩展到中国经济领域。日前,习近平在视察内蒙古一个工业园区时再次强调,构建中国国内大循环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极端情况”下,国民经济能够正常运行。
美国国防分析研究所(Institute for Defense Analyses)研究员施灿德(Chad Sbragia)在研讨会上指出,基于美中政治制度的差异,在危机谈判中,美国对待其他国家的固有模式并不适用于中国,尤其是在军方对话机制方面。
“危机沟通的核心是,(美国)国防部认为,对话中的各方通常拥有巨大的责任和权力,并能够自由发挥。”他说:“而中方不会对此作出回应,因为对他们来说,可以说的内容有严格限制。(中国)是政治军队而不是国家军队,美国必须理解这一点并与之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