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下的大学生和令人恶心的“宝贵经历”
昨天有个视频刷了屏:河南某地,一个大学生去工地扎钢筋。上班第一天,工友们骗毫无经验的他去钢筋下面扎,结果他被困于钢筋下,只能半弯着腰,极其狼狈。而且他的工友并没有帮他脱困,甚至直接下班走人。这个大学生面对的不仅仅是困于钢筋下的屈辱,还有各种潜在风险,比如工地万一停工、无人知道他在这里,或者极端天气和突发疾病等。后续新闻报道,这个大学生已经被救出,戏弄他的三名工友各被罚一千元。
在网络近乎一边倒的同情声中,受害者的大学生身份被反复提及,有人由此引申到大学生的就业难等问题。不过贫困大学生去建筑工地勤工俭学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就业难之前便已有之,更让我感觉悲凉的是他身处的互害社会。
不要误会,我不是说这位大学生和工友互害,在这件事情中,他是完全的受害者。在常见的社会新闻里,建筑工人往往是弱势一方,他们从事高危工作,日晒雨淋,常常受尽白眼,前几年就有建筑工人乘坐地铁,怕弄脏座位和其他乘客而蹲于一角的心酸新闻,他们面对欠薪之类风险的几率也相当高。但有时,他们也会转换为加害者,比如这一次,面对一个来到工地勤工俭学、家境必然不会太好的大学生,有人释放了极大的恶意。
毫无疑问,这个淳朴的大学生在勤工俭学的第一天,见到了人性险恶,在钢筋笼里蜷着身子含着泪仰头所望见的世界,也会变得非常灰暗。
有人会说,对于这孩子来说,这是宝贵的一课,是难得的人生经历。还有人会说,这就是没有社会经验导致的,吃过这次苦头就好了。甚至还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就是娇生惯养缺经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脑子一根筋,这种事情应该事先就预料到。
这都是我特别反感的说法,它看似有理,实际上站着说话不腰疼,更重要的是,它还是变相的“凡事在自己身上找问题”,将恶行轻飘飘带过,漠视是非,将人生定义为“自求多福”。尤其是最后一种说法更是荒谬,去工地勤工俭学的孩子,能娇生惯养到哪里去?谁又是生下来就会扎钢筋的?而且,这样的“人生经历”真的是必须的吗?
许多中国人喜欢将一句话挂在嘴边——“我什么都经历过”。在中国社会的语境里,这句话时常被作为一种自我标榜,是丰富社会经验的体现,甚至被视为成功的必要条件。但老实说,我每次听到这句话,都感觉极度悲哀。
这是因为绝大多数说出这句话的中国人,他们所强调的经历都仅仅是苦难而已,诸如小时候有多穷,如何缺衣少食,遇到过多少困难,见过多少坏人、遭遇多少险恶。这些当然也可以被称作经历,但这些“经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恰恰是“反经历”的。因为一个人经历过多少苦难,就意味着他们缺少了多少正常的人生经历。
很多老人在强调自己的人生经历时,却没想过世界上的同龄人经历过什么。一个正常社会状态下的老人,一辈子是稳定的,他会有快乐的童年,有稳定的求学经历,然后工作,最后老去。他会见证人类从工业时代过渡到计算机时代,看着互联网诞生和崛起,看着手机出现,看着智能手机普及,看着柏林墙倒塌和冷战结束……世界文明的所有成果都没有错过。
这才叫做经历,如果只经历过苦难,那只能说“我什么苦都吃过”,或是“我什么正常生活都没经历过”。我们身边的大多数老人,即使是那些有一定社会地位和见识的老人,生命中都缺少了许多东西。因为只经历过苦难,所以让他们节俭,甚至一张纸巾撕开几块用,他们能做到,还很擅长,可是现代社会里的许多基本生活,就非他们所能理解。
从小经历过怎样的人生,是客观环境所致,无法主动选择。即使要探究,也应该去寻找苦难的制造者,而非经受苦难的个体。
至于将这个钢筋下的大学生所受的屈辱理解为“经历”,理解为“吃一堑长一智”,其中所潜藏的恶意,在我看来并不比那几个戏弄人的工友强。
这个大学生无疑是单纯老实的,他打工第一天,听工友的话,即使被戏弄,他在镜头里也没有曝出戏弄者是谁。但这样的人,在这个社会中往往被嘲笑。
很久以前就见到一个说法:这个社会病了,许多原本优秀的品质,居然变成了贬义词,比如老实,就变成了“蠢”、“不灵活”和“不会来事儿”的同义词,同样在很多时候变成贬义词的还有“单纯”。你去中文搜索引擎上试试,输入“孩子单纯(老实)”,热门条目都是“孩子单纯怎么办”、“孩子太老实了怎么改”、“孩子单纯就会被欺负”、“孩子不能太单纯”、“我家孩子单纯,我要担心死了”……
社会当然存在恶的一面,每个国家每个地方都不会例外,哪怕是世界上治安最好的国家和城市,也不能避免暗面。所以提高孩子防范意识,教他们分辨好坏,都是必要的。但不管怎么样,如果一个社会得出“单纯不好”的结论,那肯定是社会出了大问题。
几年前,我曾在欧洲某机场遭遇一次因天气导致的航班取消,被迫滞留一天多。航空公司方面除帮我改签机票外,还安排了免费酒店,并按照欧盟最低标准进行赔偿(600欧元/人,相当于人民币四千多元),此外保险公司也迅速进行了赔付。
不过因为原本登机时间是凌晨,工作人员多已下班。加上延误航班很多,滞留旅客不少,所以第二天早上才安排好酒店。从凌晨一点到早上七点多,我暂时只能呆在机场。机场方面安排了休息室和简易床,临时将就一下倒也无妨。
在这短短几小时的滞留期里,我认识了一位外籍华人。他年纪与我相仿,广东人,见我未曾经历这种滞留场面,便十分热心地帮我查询各种事项,不但拿自己的手机帮我,还为我跑前跑后,帮了我大忙。
感激之余我还发现,他每次离开休息室都是空着手的,行李就随意堆放在简易床边。不止是他,其他滞留旅客也一样,大包小包都不例外,连手机都可以扔在床上半天。
当然,你可以说此时机场是个封闭系统,虽然休息室里没有摄像头,但室外有,所以大家都不怕小偷。可即使如此,这种集体性的大大咧咧,也是相当难得的。
我在旅行时还经常遇到停车的难题。如果是停车收款机,那就好办,直接投币停车即可。但有些国家或城市会采用手机操作,我就两眼一抹黑。毕竟连安装什么手机APP都不知道,也没有当地手机卡和当地信用卡,在有些地方就算安装了也很难支付。
每当此时,我就只能求助于路人,希望对方用手机帮我支付,我给对方现金。但印象中,只有在保加利亚索菲亚的一次,对方收了我的等额现金,其他人都直接掏手机帮我支付,然后笑笑摆手拒绝我的钱。印象最深的是两个打扮新潮的小年轻,帮我支付后,见我执意给钱,居然很羞涩,跑得贼快,跑出去几十米才回头跟我摆手说不用不用。虽然停车费只是小钱,但如此普遍的帮助,还是让我颇为感动。
无论是机场遇到的滞留旅客,还是在不同国家遇到的帮我支付停车费的陌生人,感觉都有点网络语言所说的“傻白甜”,看起来单纯友善。
但这种单纯是不是等于白痴?当然不是。有次旅行,我走在德国柏林街头,突然有一个女生拉住我,拿着一份宣传单给我看,可她还没来得及开口,就有几个路人凑了过来,跟我摆手让我不要理睬。这几个路人中,有刚刚从洪堡大学门口走出来的年轻学生,有中年人,有老太太,他们的眼神都很焦急,生怕我受骗。后来我查了一下才知道,这种宣传单一般都是打着捐款名义的骗局,让你捐个10欧元5欧元的。如果要类比的话,基本等同于我们在国内偶尔会遇到的“大哥,我从哪儿哪儿来,钱包丢了,吃不上饭,也坐不上车,能不能借我十块钱,让我吃个盒饭”。虽然已经时隔多年,但我仍然记得那几个路人的关切眼神。
也就是说,他们的单纯不等于傻,他们会帮助有需要的人,也会分辨那些骗局。“防人之心不可无”的道理,他们并非不知道。
而且,即使一个人真的单纯到了“傻”的地步,也只能说明一点:他从未受过社会的毒打。
很多人嘲笑单纯的人时,最喜欢说“他这是没被社会毒打过”,可是,这难道不是好事吗?我从小就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属自虐狂体质,每天都惦记着挨打。说到国家大事,张嘴就是谁谁谁要打我们,谁谁谁被打了之后就轮到我们,说到社会上的事,张嘴就是太单纯了就会被社会毒打,被毒打了就“成长”了,你生下来就是为了挨打的吗?
一个人如果能以“傻白甜”的方式安安稳稳过完一辈子,说明他身处的社会能够包容他的单纯,能够给他提供足够安全的空间,这难道不值得羡慕吗?
如果你坚持认为孩子太单纯是一件坏事,那么不妨去想想社会的问题。如果“有心眼”成为常态,“善良”成了罪过,那这个社会还有什么安全感可言?
就像这几年网络流行的一句话:“浑浊变成常态的话,清白就是罪过”,这到底是人的错,还是社会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