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节奇葩福利盘点:公司发燕窝,过期一个月
讲真,要看一个单位是否适合打工人安心工作,看它对待妇女节的方式准没错。
第一种如娃哈哈,放假半天+100元餐费,大家随心休息,吃点好的。
主打送福利,送现金送购物卡,少的100高的500,都是一份心意,再留出半天时间给女员工自由支配,顶多安排一些休闲活动。
怕就怕单位领导犯了多动症似的,不折腾不罢休。
不要你过节想怎么过就怎么过,而要我想怎么过才能怎么过。
妇女节组织女员工拔河比赛,阁下岂能接受?
还有不知道怎么策划节日活动的负责人,非得露一手时展现出来的脑回路阻塞——那就让女员工表演节目吧。
不开窍的大脑永远自我感动,坚定认为摆几张桌子围出场地,在洋溢欢乐氛围的表演大厅里唱唱跳跳丢一地瓜子皮,才是真过节。
如果选不出表演节目的好苗子,那就整集体项目,反向操作施加集体压力。
要求所有女员工穿古风扮相,如果没有传统服饰,没办法,你自己买喽!
不想参加?好意思?
大家都参与,就你一个傻不愣登干站着,装什么特立独行。
给领导一个不合群的印象,还咋混职场?
尤其教师圈,校长主任后勤大佬深切感到老师们工作不饱和,白天教课晚上批改作业,难得有时间做饭。
正好,值此妇女节春满大地,就让女老师在备课、上课、备考以及义务帮各路神仙搞形式工作之余,做饭给大家看。
让人表演节目的冲动,特别像哥的一位亲戚。
爱张罗不分场合,爱攒事不顾意愿。
主打爱看热闹,你越尴尬他越开心。
比如组织男教师向暗恋的女教师表白……
就没想过办公室恋情是职场禁忌吗?
哥已经脑补出表白失败后,俩人办公室相遇低头快闪的尴尬,其中一个不得不考虑换个学校图清净。
至于表白成功的男女教师,婚后干仗从家里吵到办公室,找领导哭诉拉同事评理,办公室永远上演老娘舅的热闹。
这策划,E人沉默I人内爆。
就不能学学街道办的同学们,既然是“国际劳动妇女节”,那就聚焦劳动。
劳动光荣,拉出去扫大街。
显然,街道办对放假半天的含义有异于常人的理解。
相比起来,那些抠门的公司反而显得慈眉善目了。
虽然名为送礼,实为清仓。
当然,清仓清得可能是公司货仓,也可能是老板家的冰箱。
要不是摸鱼时仔细看了包装,都发现不了公司福利约等于临期食品。
不要扔,这下有请病假的理由了。
不过,话说回来,玩归玩闹归闹,今年终于没有什么所谓的女神节了。
两年前哥说《我不祝你们女神节快乐》,很好,今年用女神、女王做营销的,基本翻车。
进步了。
要知道,有节日的群体往往是弱势群体。
当这个节日来临的时候,不是说不能充满鲜花和糖果。
只不过,无论是基于商业目的的噱头还是女神之类的谄媚,要么是因为节日所代表的群体处境属实优越,值得开心,用鲜花称颂曾经的弱势之人奋斗而来的权益。
要么是一种喧嚣的修饰,而喧嚣之下,是对更多境遇的见怪不怪。
比如,离婚冷静期,就业卡性别……
哥有一个习惯,用小本本记录在文章里漏掉的新闻,其中有一栏专门罗列女性的遭遇。
在一个节点的前后几天,就有了下面这些新闻。
在哥看来,要说妇女节就不能只说庆祝,还有妇女节之所以成为节日的来由和现实。
来由众所周知,现实依旧斑驳。
尤其当两性对立成为流量密码,只重利弊不分是非的收割者们,在各取所需的流量对轰之下,使得本该被关注的事情变得模糊。
“三八”“媛”“小姐”“女司机”“小仙女”……被异化为道德卑劣的代名词。
而对女性权益的诉求,会被另一波人揣摩出居心叵测动机不纯的意思。
就像哥聊过几次女性话题,也被骂端上了女权的饭碗。
可明明所谓的女性权利,对每个人都适用,也是我们社会的价值观。
今年的妇女节,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活动出现在重庆龙湖天街。
本来它是一场客观描述的集纳,现在它成了一场艺术。
因为被举报投诉,上面的内容无了,只在赛博空间留下了身影。
甚至没有等到妇女节。
或许,作为一种提醒,这就是妇女节存在的意义。
最后,当然要晒一下女同学们的妇女节安排,明天你放假吗?有什么福利啊?
点进去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