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车“入关”:押宝成功还是饥饿输出?
中国比亚迪汽车公司制造的纯电动车型ATTO 3(中文名:元Plus),2023年4月28日在英国法恩堡汽车展中亮相。
中国产廉价电动车疯狂涌入世界,但这能多大程度上拯救深陷泥潭的中国经济呢?
欢迎收听自由亚洲电台,这里是《中国最钱线》,我是主持人子朝。这期节目,我们来聊聊最近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话题:全球低价倾销的中国电动车。
电动车“入关”
本周,有关中美关系最重要的新闻便是美国财长耶伦女士率团访问中国。耶伦此行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重建世界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的对话”,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议题,便是有关“中国出口大量得到政府补贴的清洁能源技术正在扭曲全球市场”的问题。
而在此之前,欧盟已经开始采取行动。2023年10月,欧盟宣布对中国出口的电动车进行反倾销调查。欧盟主席冯德莱恩称中国廉价电动车泛滥欧洲市场,对欧洲电动车行业构成严重威胁。最近两年,中国出口到欧盟市场的电动车大幅度增长。据中国官方数据,去年头七个月的同比出货量增长112%,较2021年增加361%。去年10月,中国对欧出口同比增长32.25%。这一势头过于强劲,以至于欧盟已经等不到调查结束,在今年3月宣布有可能在调查完成前就对中国生产的电动车实施惩罚性关税。
中国电动车产业的发展势头的确非常迅猛。2023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出口522万辆,同比增长57.23%。按照中国官方的提法,汽车工业作为一个广泛影响的产业,对锻造、加热、焊接、冲压、机械加工等设备会产生大量需求,对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中国汽车工业向外突破,寻找更广阔的需求空间对中国经济增长能够提供较大助力,有望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中国这次向全世界的倾销并不仅仅止于电动汽车,受影响的也并不只是老牌发达国家。现在,包括巴西、印度、墨西哥和印尼在内的新兴经济体也开始加入反击行列,瞄准从中国进口的钢铁、陶瓷和化学品,怀疑这些产品被以低价倾销到其国内市场。仅印度就对中国制造的一些产品展开了反倾销调查,如螺栓和螺钉,壁挂镜和真空保温瓶等。阿根廷正在调查中国电梯。英国正在调查挖掘机和电动自行车。
为了应对各国的质疑和抵制,中国企业也在积极地“向外走”。比如全世界最大的电动车制造商比亚迪将在墨西哥建立一家新的电动汽车工厂。比亚迪以便宜的车型和更多样化的产品线而闻名,它在去年最后一季超越了其最大的竞争对手美国电动车制造商特斯拉(Tesla),成为全球销量最高的电动车制造商。特斯拉首席执行官、世界首富马斯克预测,如果没有贸易壁垒,中国汽车制造商将会“摧毁”全球竞争对手。马斯克的观点得到了美国制造业联盟(Alliance for American Manufacturing)的响应。该联盟在即将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廉价的中国汽车之所以如此便宜,是因为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支持和资金。进入美国市场,最终可能会导致美国汽车行业的灭亡。”
中国政府也毫不掩饰对电动车的大举支持。中国商务部周三(2月6日)公布了去年年底由九个中央部委联合签发的文件名称是《关于支持新能源汽车贸易合作健康发展的意见》这九个部委中包括中国外交部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的中央银行)。这个庞大的阵势凸显出推动电动汽车出口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国政府将集中所有资源为实现这一战略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持。新冠疫情之后,中国经济陷入全面低迷。因此,北京当局正竭尽全力发展电动车,并将之作为中国经济中为数不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押宝成功了?
按照中国官方的说法,中国汽车工业逐渐被海外市场接受的关键在于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占据相对优势,从中国汽车出口的结构来看,2020年开始,新能源车在出口汽车中的占比逐年递增,2023年占比已经达到了33.97%,根据CleanTechnica公布的数据,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在2023年12月达到了155.67万辆,同比增长35%,在整体市场中占据了22%的份额,当前全球的汽车工业趋势逐步向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新能源车的进化成为抢占全球市场的关键,而中国从2001年开始已经在政策上开始布局新能源车。
规划阶段(2001-2013)的政策主要是对新能源车的推广和覆盖做出前期规划,而实质性鼓励政策落实阶段(2014-2017)以《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为起点开始对新能源车的消费进行补贴,全面推动新能源车渗透率不断提升,而在2018年,伴随新能源车的快速发展,政策端对新能源车的财政补贴开始退坡,以2018年2月13日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为标志,国家对新能源车的补贴开始退坡,补贴政策由普惠转向扶优扶强,在2018-2022年期间,补贴政策有所优化。
相比于一地鸡毛的芯片、遍地大白象的高铁,电动车被许多中国人当作是中国产业政策成功的典范。但实际情况如何呢?根据咨询机构Interbrand发布的《2023全球品牌百强榜》,全球共有13个汽车品牌上榜,中国品牌全军覆没。无论是在北美、西欧、澳洲、日韩等发达市场,还是在拉美、亚洲(不含中日韩新)、非洲等欠发达市场,中国品牌都没有挤进过销量榜前十名。据一位在肯尼亚的媒体人爆料,中国车企曾高调挺进肯尼亚市场,但都没有扎根下来,败给了日系车。因为日本车多,零件方便找,维修点多,中国车坏了,找不到零件,所以买的少。另外,在全球汽车股票市值排名中,中国只有比亚迪冲进了前十名。而比亚迪的市值,只有特斯拉的六分之一,丰田的三分之一。
更重要的是,习近平爆吹的所谓“新质生产力”,包括电动车在内的几大亮眼产业,其占中国经济的比重总计还不到3%。相比十倍于其体量的房地产,在后疫情时代的低迷状态下想指望这些挽救中国经济,它们的负担也实在太重了一点。更要命的是,如果光想着留在中国境内赚钱,那很快就要遭遇眼下这样的局面,各国群起抵制。有效办法则是“打入敌人内部”。具体来说,就是砸钱在外国建厂,当地生产当地卖,招收该国工人,使用该国原材料和零部件,主动给该国政府纳税,深度融入该国经济体系。这就是汽车出海的第二阶段,“产品+产能出海”。中国头部车企,正在向第二阶段挺进,走上了全球扩产之路。但他们的投资对象,大多是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甚至很多是俄罗斯这样被主要发达国家排斥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在当前基本的化学和材料技术没有大突破,电池能量密度长期停滞不前的背景下。尽管国际市场需求旺盛,新能源汽车仍受限于基础设施,中国车企需要带着整套解决方案走向海外,但这又能有多少操作性?
在3月27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分论坛上,柬埔寨的一位部长表示,新能源汽车消耗更少化石燃料,对环境更友好,但不得不面对现实问题。他举例称,有人购买了新能源汽车,几个月之后就卖回去,因为续航里程只有不到200公里,充电站太少,充电时间又太长。后悔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情绪在中国市场同样存在。麦肯锡中国近期发布的《2024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显示,2023年有22%的车主后悔购买了纯电动汽车,比2022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消费者不满的主要原因是充电不方便。要解决后顾之忧,唯有普及充电基础设施。很多人说,中国新能源车产业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发展出一套商业和技术生态系统,遍地建满充电桩。中国车企提出过不同解决方案来应对续航焦虑,例如蔚来汽车的换电模式、理想汽车的增程式路线、比亚迪等推出的混合动力系统,以及更为普及的超快充补能体系。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往往需要长续航电池、高压快充车辆和与之匹配的充电桩、更先进的电池管理系统等,将解决方案移植到国际市场意味着体系化出海。而且中国的这套体系,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政府不惜一切代价的高杠杆高负债的大基建的基础上。其他国家恐怕很难照搬,也不想照搬。
首先卷死自己
但中国电动车大举进军国际市场的背景,是中国的电动车行业本身已经被杀成了一片红海。从2月19日开始,比亚迪已经完成多款主力车型从冠军版到荣耀版的切换,主题词就是降价,平均降幅在2万元以上。比亚迪在2023年的销量排名国内车企第一,多款车型是细分市场标杆,而今它们以荣耀版名义集体降价,意味着比亚迪有意重塑市场价格体系,乃至血洗每一个价格细分市场。众多车企以不同形式相继跟进,2024年汽车市场价格战就此打响。
仅在3月1日这一天,吉利汽车宣布银河品牌两款车型降价,并宣称“龙腾银河,更胜荣耀”;吉利品牌同步展开为期一个月的春季购车节,限时优惠20亿元。奇瑞汽车则推出感恩用户百亿补贴置换季,车主最高可享受4万元的厂家置换补贴。特斯拉宣布,3月底前提车可享受多项叠加优惠措施,比如限时保险补贴、限时指定车漆福利、限时低息金融政策等,最高价值3.46万元。价格战折射市场景气度,降价范围越大,说明市场越不好。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显示,2024年1月,乘用车市场零售203.5万辆,环比下降13.9%。其中,新能源汽车环比降幅更大。当月零售量为66.8万辆,环比下降29.5%。乘联会分析称,2023年12月各大车企冲刺年度目标,透支了部分2024年销量。春节前很多消费者会“买车回家过年”,但这部分群体消费明显不旺。
2月有春节假期,很多地区遭遇冰雪寒潮,汽车市场表现更加低迷。2月29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称,2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高达64.1%,同比上升6个百分点,环比上升4.2个百分点,高于50%的荣枯线,处于不景气区间。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称,2024年春节从小年到元宵节都在2月,受影响程度比往年更大,加上春节前后河南、湖北等地出现大雪和冻雨,人们出行不便,导致2月汽车终端销售低于预期。
企业很难在大环境中独善其身。以比亚迪为例,其2024年1月销量为20.1万辆,环比大跌40.9%;2月销量为12.2万辆,环比再跌39.3%。前两个月合计销量同比下滑6.1%。
特斯拉近期在美国采取降价措施,公司CEO马斯克评论称,为了规模经济性和生产平顺,汽车工厂时刻都在生产,而汽车消费却有明显的季节性,车企不得不降价吸引消费者。
为什么中国人买不起自己制造的商品?
中国电动车向全世界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入关”,很大程度上只是房地产泡沫崩塌后的中国向全世界的“通缩输出罢了。面对需求的极度萎靡,我们的天降伟人从来不想怎么样人民有钱、敢于花钱,而把心思都放在了尽可能进一步压榨人矿,从洋人那里赚更多外汇上。中国人生产出了海量的廉价商品输送到全世界,引发广泛的冲突和纠纷。但这次糟糕的地方是:中国人自己明明可以买下这些产品,但他们没钱,消费不起。
怎么解决眼下的问题呢?实际上,耶伦财长此次访华就已经给出了出路。“有供给侧,也有需求侧(应对之道)。中国的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相对于其他处于这一收入水平的国家要低得多…一个可行的办法是推升需求,让家庭部门在GDP中获得更大的份额。这可以通过提高他们的收入,或者(同时)提高他们的退休保障、负担子女教育的能力等——这些都是高储蓄率背后的动机。这一办法可以概括为经济再平衡。”
当然,在天降伟人和他的拥趸们看来,能让人民饿着肚子同时试图让其他人也跟我们一起卷起来,那才是不得了的成就,象征着China No.1的成功,也只能继续苦一苦人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