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日:美国对中国“三条腿板凳”战略成形 第四条腿形成中…
美国总统拜登上周二5月14日宣布应对中国的新关税举措,尤其对中国电动车征收100%关税,一周后美国媒体如何分析?《华尔街日报》指出,经济影响有限,但象征意义巨大。
APEC-USA/CHINA via REUTERS – POOL
首先《华尔街日报》题为 The U.S. Finally Has a Strategy to Compete With China. Will It Work? 的文章写道,新关税的征税目标包括电动汽车、钢铁和半导体,而美国几乎不从中国进口这些产品。但是,这些关税代表着,2018年前总统特朗普所加征的关税非但没有撤回,反而变本加厉,从中释放出中美经济脱钩趋向不可逆转的信号。
更重要的是,这些关税举措构成了美国对华竞争经济战略的最后一环。
“三条腿的板凳”
据该文指出,对于这一战略的形象说法是“三条腿的板凳”。第一条腿是提供补贴,以建立一个从清洁能源到半导体的能够存续的科技制造部门。第二条腿是对威胁这一目标的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第三条腿是限制中国获得可能有助于提升竞争力的资金、技术和知识。还有第四条腿,那就是与盟友建立统一的经济战线,但这一步骤仍未实现。
《华尔街日报》表示,在国家经济战略方面,美国还是个新手。中国通过一个又一个的五年规划谋求经济主导地位。日本战后的经济崛起是由强大的经济产业省引导的。
美国这个战略没有一个正式的名称,甚至没有一个主管部门。这要归因于美国历史上对国家扶持特定行业的产业政策的警惕,以及总统与国会、不同届政府、有时是同一届政府内部不同派系之间经济权力的割裂与分歧。
事实上,美国这个战略是逐步形成的。早在2016年,奥巴马政府官员,包括拜登目前的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就已经开始质疑两党对于支持自由贸易和与中国接触的共识。
战略大转向
《华尔街日报》接着写道,2017年,特朗普带领着一个决心打破现状的经济和国家安全团队走马上任。这一年,他们正式放弃与中国接触,并将中国确定为一个战略竞争对手。
不过,特朗普早期的打法毫无章法。他将第一项重大关税举措的目标对准盟友而非中国,目的是保护钢铝产业而非技术。他支持富士康科技集团在威斯康星州建厂,但这一价值100亿美元计划最终泡汤。自己的政府禁止向中国电信设备供应商中兴通讯出售敏感技术的禁令后来也被他撤销。
在2019年,时任总统候选人拜登发推文称,他将扭转特朗普对中国发起的“不负责任的关税战”,暗示他当选后将让局势回归到特朗普上台前的状态。
但那种情景从未发生。在拜登政府内部,他的高级顾问们意见不一。财政部长耶伦主张降低关税并与中国接触。贸易代表戴琪主张维持关税政策。其他人的优先考虑事项集中在气候合作和廉价清洁能源设备上。随着美中紧张关系的加剧,比如间谍气球事件引发纷争,阻碍两国重新接触的力量也在增强。
《华尔街日报》指出,据现任和前任美国政府官员称,最终形成的这项对华战略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沙利文的构建。沙利文把贸易、国内经济政策和安全问题视为一体。这些官员称,沙利文比任何人都深得拜登的信任。
但这一关税战略也承续了美国两党的历来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特朗普执政时期启动的举措。上周宣布的关税举措是对特朗普执政时期发起的贸易调查的盖棺定论,针对中国的最初一轮关税行动正是始于该调查。
2020年,在特朗普政府官员的推动下,占据主导地位的先进半导体制造商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台积电)宣布,计划在亚利桑那州建设一家芯片制造厂。差不多在同一时期,参议院两党提出了一项补贴这类芯片厂的法案。
在拜登政府官员的推动下,这项法案最终于2022年签署成法。依照该法律,美国商务部在最近几个月宣布将向全球领先的芯片制造商提供总计约290亿美元的补贴。
据《华尔街日报》提及符合补贴条件的公司包括台积电,该公司现在表示,计划在2030年前在亚利桑那州建造三座芯片厂,而之前的规划是只建一家厂。如果台积电兑现承诺,苹果公司和英伟达等台积电的客户有朝一日可能会实现在美国而不是在亚洲设计和制造芯片。
半导体管制的效果
拜登全面限制对中国出售先进芯片和芯片制造设备的一系列举措效仿了特朗普政府最初对华为实施的禁令。
《华尔街日报》认为,从表面上看,这些限制措施的目标是应对国家安全威胁,虽然拜登政府官员不喜欢将其与更广泛的经济战略联系起来,但政经之间的联系显然是存在的。
这些限制措施的力度很大,会刺激科技公司投资美国或其盟友,而不是中国。例如,白宫正在对“联网汽车”的安全风险进行持续调查。这可能成为阻止所有中国电动汽车进入美国市场的借口,即使这些汽车是在美国或墨西哥组装的。
由此,美国终于有了一项经济竞争战略。然而,这一战略是否成功还有待观察。
为何如此?《华尔街日报》解释道,首先,它来得太晚了。自2017年以来,中国在关键市场的主导地位有增无减。如今,全世界正准备迎接廉价制成品出口压倒本土生产商的“第二次中国冲击”。
例如,中国在用于汽车、家电和其他基本应用中的“传统”芯片的全球产量份额已从2015年的17%增长到2023年的31%。根据研究公司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的数据,2027年这一比例有望达到39%。
拜登14日宣布,对此类芯片征收的关税将从25%增加一倍至50%,理论上应会分流中国的生产。但是,这些芯片通常是以嵌入其他产品的形式进入美国的,不受关税影响。
Rand Corporation 战略技术分析高级顾问Jimmy Goodrich说,中国的产能扩张在很大程度上不受关税影响,原因是其驱动力是自给自足,而非利润。
缺失的一环
美国的经济战略也被政治因素分散了火力。与前美国总统特朗普一样,拜登痴迷于钢铁及其对摇摆州的重要性。他上调了钢铁关税,尽管美国已经有大量来自国内和盟友的产品可以替代中国钢铁。然而,他没有提高对无人机的关税,无人机在国家安全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美国在这方面确实依赖中国。
《华尔街日报》总结称,最后,尽管一谈再谈,但美国及其盟友一直难以形成与中国展开竞争的统一战线。虽然拜登政府暂停了特朗普对欧盟征收的钢铝关税,但一项完全取消关税的协议却以失败告终,部分原因在于欧盟不愿与美国协调配合,共同对付中国钢铁。由于担心在电动汽车领域落后于美国和中国,欧盟正忙于制定自己的补贴和关税政策。
如果特朗普于今次大选重新上台并将这一威胁付诸实施,以关税为利器打击包括盟友在内的所有进口产品,这种分歧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中国最终面临西方国家坚决的经济反击,但让中国宽慰的是,他们并未统一战线。
《外交家》:美国须重新思考与北京竞争策略
除此之外,有关中国电动汽车的部份,美国期刊《外交家》(The Diplomat)认为,美国必须重新思考在电动车市场与中国竞争的策略,应该借镜中国的产业政策,利用自身独特优势让美国在全球电动车市场处于领先地位。该期刊表示,拜登总统决定对中国生产的电动车课征100%的关税,标志着中美贸易关系的关键时刻。拜登的立场在今年的大选年引起美国选民的强烈共鸣。然而,这些关税的直接经济影响可能有限。
《外交家》指出,仅依靠关税的策略并不够。为了真正与中国竞争,美国必须停止使用中国倾销廉价产品或出口过剩产能违反贸易规则的藉口。美国应该承认,中国培育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新兴技术的长期产业政策提供宝贵的经验。借由审视中国的做法,美国可以效法中国成功经验,同时避免失误,而且凭藉自身的技术及金融优势,美国不仅可以追赶甚至能超越中国的成功。
《外交家》分析说,中国电动车的价格优势源自于真正的竞争力,这是精心制定的产业战略成果,该战略融合了保护主义、政府对研发的大量投资、强大的供应链。此外,中国当局促进省级地方政府及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并极为重视理工教育,培养产业升级所需的人才。
此外,中国电动车产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前瞻性的连贯产业政策,美国近数十年忽视了这一点。中国政府对电动车市场的供需双方提供巨额补贴,让购买电动车具有经济吸引力,同时支持制造商扩大生产。这些补贴获得有利于国内生产的严格法规支持,确保国内制造商从减少与外国公司的竞争获益,这个全面的政策框架推动中国电动车产业的快速成长。
分析续称,或许更重要的因素是,中国的电动车制造商之间形成激烈的内部竞争,这些公司受到激励,努力创新并超越其他制造商,从而导致电动车技术的快速进步及成本的显著降低。此外,中国政府关注生产体系,而不仅关注最终的电动车产品,导致强大的国内供应链策略发展,这确保电池及电子系统等关键零件在中国本地生产,减少依赖外国供应商,并降低成本。这种内部竞争加上政府的全面支持,让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动车市场领导者。
然而,中国利用降价进行的激烈竞争导致利润率微薄,形成了竞争激烈但资金紧绷的产业。与此同时,中国国内消费疲软及由此导致的中国电动车出口激增引发贸易摩擦及政治脆弱性,没有明确退场策略的慷慨长期补贴扭曲了市场激励,导致效率低下,而且依赖政府的资金支持。
《外交家》因而建言,为了效法中国的成功例子同时避免其陷阱,美国必须采取超越关税的全面战略,该战略应该包括政府为电池技术、电动动力系统、轻质材料等关键领域的研发提供大量资金,通过促进这些关键领域的创新,美国可以获得全球竞争力所需的技术优势。然而,与中国不同的是,美国的补贴应谨慎调整,并逐步取消防止市场扭曲及过度依赖政府支持,以明智的激励措施建立自我维持的市场将确保长期的生存能力。
另外,基础设施投资也是另一个重要支柱,美国必须致力于建立全面的电动车充电站网络,将这个基础设施标准化,确保不同电动车车型之间的兼容性将进一步促进人们使用电动车,并支持产业成长。
《外交家》最后指出,除这些基本策略外,与国际公司建立合资企业可以加速技术转移及创新,让美国公司能利用先进专业知识并整合全球最佳实践。还有更新移民计划以吸引顶尖理工人才将确保新想法及技能稳定涌入美国,从而加强电动车产业及更广泛的技术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