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萧强:六四历史“无论如何也抹不掉”
在中国新闻审查和信息封锁日益严格的年代,萧强创立的“中国数字时代”成为许多人了解官方话语之外“另一个中国”的重要渠道,而这个网站的建立与“六四”天安门大屠杀,又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六四”35週年之际,“中国数字时代”与其他四十多家人权团体联合创立的“圆桌十九”组织,重申对人们在中国有效行使知情权的支持。该组织认为,知情权也是当年“六四”的核心诉求。萧强接受德国之声专访,谈到个人对于“六四”的沉思,对于白纸运动的看法,以及新兴技术与极权兴起的关系。以下为经过整理与编辑的节录专访。
德国之声:今天我们主要是想采訪您有关“六四”跟“圆桌十九”的声明有关的话题。“六四”这方面想先问,您今年有打算怎么纪念吗?您会怎么纪念“六四”35週年?
萧强:我想六四不管是对于我自己,还是对于很多和我一起工作的人,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每年到了这个日子,心中都会有很多很多,不仅是思绪,也是整理或者回顾,或者是前瞻的时刻。
但是,作为工作本身,“中国数字时代”的工作主要是观察在中文的社交媒体上,特别是社交媒体上,特别是在中国大陆防火墙内、防火长城里边的社交媒体上,时时会透露出——即使是在严格的审查和过滤之下,一些对于六四事件的反思也好,回忆也好。
因为这个事情触动到中国政治体制的一些基础性的问题,人们对于现实的深度考虑。如果有这样的言论和声音的话,特别是在严格审查和严格压迫的条件下,也可能会用种种比较间接的渠道发表出来,也可能转到墙外发表出来。这是“中国数字时代”的工作最关心和最注意的,我们把它搜集和存盘。
当然在中国大陆管辖不到的地方,会有更多公开的纪念活动,会有更多公开发表的声音。这个我们也会留意,但是我们最重要的还是观察那些在高压之下变动发出的声音。
当然还有跟我们今天这个采訪有关的,“中国数字时代”签署、实际上也一直参与的这个叫做“圆桌十九”的组织,实际上是在海外、在国际社会协调、倡导中国信息自由和知情权的行动。这本身也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所以个人的、网站的,还有一些更广泛、协调的,都是属于我们在这个特别的日子到来的时候要做的事情。
德国之声:您自己个人通常都会怎么纪念?今年有什么打算吗?海外像美国有蛮多集会活动,您会参加吗?
萧强:我自己的工作除了做研究,就是负责“中国数字时代”网站的运行。我想对于六四的纪念来说,在职业的层面,主要就是我刚才说的。
至于个人来说,因为六四是35年前对我的生命,也是非常影响根本性的一件事情。从某种程度上讲,我后来几十年的生活,都跟这个事情有直接的关系。但是那不是公开的活动,都是个人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