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粉红”到”反贼”:专访海外青年抗争者杨若晖
2024年6月4日,中国留学生、加拿大公民会创办人杨若晖在美国国会举办的六四35周年听证会上作证。
来自加拿大的00后留学生、公民会发起人杨若晖日前受邀来到华盛顿DC,在美国国会举办的六四35周年听证会上作证。作为新一代的海外青年反抗者代表,他如何看待当年的八九学运和六四屠杀?他自己又是如何从”小粉红”转变为所谓的”反贼”?
6月4日,美国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CECC)举行听证会,纪念六四天安门事件35周年。出席作证的既包括当年的八九学运领袖周锋锁,以及研究六四事件的历史学者何晓清,也有“白纸一代”的代表人物–加拿大公民会发起人杨若晖及哥伦比亚大学学生Karin 。
六四亲历者周锋锁与加拿大公民会创始人杨若晖在听证会开始前与美国众议员安德烈娅·萨利纳斯交谈
六四是珍贵遗产 带给青年一代信心
谈到了解六四真实历史的过程,作为一名00后的杨若晖告诉本台,在国内时,由于信息被屏蔽,他所了解到的六四也只是“89年春夏之交的一场反革命政治风波”。2015年他来到海外,之后创立了 “新蛤社”。
他说:“当时的膜蛤文化比较盛行,讽刺江泽民的这样一个膜蛤文化,所以当时我就创立了一个把新华社的华改成新蛤社的蛤。其实到那个时候,你就不可避免的会知道六四,比如说像以前膜蛤时的江泽民的那个名言,‘我一个上海县委书记,怎么就到北京来了呢?做人除了要自我奋斗,还要考虑历史进程。’ 他其实说的这个东西,就是说当时他在上海积极配合六四镇压,所以被邓小平选中,进入这个领导核心。”
在国外,杨若晖开始了解到更多中国的历史真相,并开始真正意识到六四的性质是什么。他说:“六四其实是一场非常伟大的、由民众自发的、并且有大量的社会群众基础的这样一场运动,是整个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几百年以来或者是说上千年以来最没有恐惧的时刻。它其实是一个我们这样一片土地上非常珍贵的一场事件,也是非常珍贵的一个遗产,但是被邓小平等人给镇压了。”
杨若晖说,当时了解到六四真实历史的时候,给他最大的震撼并不在于共产党开枪杀人,因为对于共产党镇压藏人,维吾尔人及港人,他也早有所知。“最让我感动的反而是89年代时那样一种开放自由的社会氛围。因为我们很多人是成长在这个习近平专政下,或者说胡温时代也好,反正是一直是从来没有经历过或见过那种大规模的社会运动,而且是争取自由和民主的。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一下了解到,曾经我们的这个国家,我们的这些人民,有那么团结、积极地去寻求民主,甚至说像军队、警察、法官,甚至这个已经现在变成习近平狗腿子的这些官媒,也都是站出来支持学生的。”
杨若晖表示:“那一刻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感动的,并给我们非常非常多的信心,让我们觉得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其实是有希望的。他们曾经尝试过,他们失败了。但是这种精神不会死,那我们要继续坚持下去。总有一天,我们能重新夺回我们的天安门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