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本海默,原子弹之父,亦是花心的精神分裂者
01.电影 Oppenheimer
看了《奥本海默》(Oppenheimer),讲二战美国原子弹之父也就是世界原子弹之父的电影。我们本来计划是去看《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娃自称quantum mechanics(量子力学)迷,在这部和《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之间点名要先看这剧。
我则是冲着马特·戴蒙去的,他在里面是配角,演曼哈顿项目(Manhattan Project)的军方负责人,莱斯利·格罗夫斯(Leslie Groves)中将,MIT和西点军校培养的军人。
真人奥本海默(左)和格罗夫斯中将(右)
戴蒙同学作为哈佛dropout(辍学生)跟隔壁的MIT缘分更足,演了不少MIT人,2016年还曾被邀请去MIT做毕业演讲。
看起来,为饰演格罗夫斯中将,戴蒙同学还增了点肥。
02.原子弹下无冤魂
电影三小时,很多对话场景,考验观众的听力和主演的演技。诺兰是大牌导演,被排名进过影响世纪的百人榜单,力作包括《敦刻尔克》等经典。这部片子也拉了好几位好莱坞影帝或获奖提名,包括戴蒙等几位都甘愿主动降薪跟他合作。个人觉得左派导演的二战剧能拍成这样不错了,反正属于笔者可以接受的区间。
这段历史值得了解思考反思,美国原子弹之父是个大左派,30年代美国共产党同情者,虽然没有公开加入,但是给党员和相关活动做过捐款,后来也有藕断丝连;其前女友是不择不扣的美国共产党,常年有抑郁症处于精神崩溃的边缘,29岁时候终自杀;自己弟弟是党员,老婆也曾经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奥本海默之所以开始积极研发原子弹,很大原因也是自己是德国犹太移民二代,内心有报仇雪恨灭纳粹的动力。但是等原子弹成功研发出来的时候纳粹德国已经投降了,是否用于日本还曾在政府内部引发一些争议。
他在投第一颗原子弹成功后本很兴奋,演讲时候说“本该更早出来用在纳粹德国人身上”。广岛(Hiroshima)当时死了13万多人;几天后的1945年8月9日,第二颗原子弹爆炸,长崎(Nagasaki)又死了6万人。就是这有争议的第二次投弹,让他开始分裂了,8天后就写信给国防部长要求禁核武器。
很快随着核武带来的日本人伤残照片发到美国,让奥本海默更加陷入情绪波动。当年10月他与总统杜鲁门见面,还说出觉得“自己手上沾了鲜血”的话。杜鲁门私下很生气,说再也不要见这个“哭娃(cryingbaby)”,“狗娘养的(SOB)”,而那次也是他们唯一在白宫的见面。
后来奥本海默就利用自己的政治影响力,坚决反对美国继续研发氢弹(H-bomb)。这里就体现左派幼稚病了,自己不发展H-bomb,苏联就会先开发出来。这就像前德国总理默克尔的能源政策,为了“环保”让德国自废武功去买俄罗斯的能源,最后还不是天下大乱的节奏?
原子弹结束了二战,避免了更多平民的死亡,让美国将士终于能回家。
美国无法阻止纳粹、苏联的核武开发速度,只能用与时间赛跑的方式用先进和有威慑力的武器和科技,来盖住群魔乱舞的高压锅。对于只认铁拳的民族,揍到无还手之力才能制服狼性。原子弹下无冤魂。只能庆幸罗斯福、杜鲁门作为民主党总统,那时候的左派在这些关键问题上还是不含糊。
03.从原子弹之父到被解权政治影响
格罗夫斯中将当年相中奥本海默挑大梁最高机密的“曼哈顿项目”,本来也是让人吃惊的一次破格。首先学术上奥本海默并没有得过诺贝尔奖,能否镇住一水的科学界牛人成功带队,存疑;其次,奥本海默是个左派,他自我定位是“(罗斯福)新政民主党人(New deal democrat)”,这在当时环境下也是不寻常的任命。
但是奥本海默毕竟是从小就跳级、有哈佛学霸气质的天才级别的人物,也极为博学多才,哲学、文学、音乐、艺术等都是他涉猎范畴。他的个性和对物理的痴迷带着天才所有的偏执,从哈佛毕业后去欧洲,在剑桥竟然给导师留了一个下毒的苹果,差点因此被退学。奥本海默后来去瑞士联邦理工大学ETH,并最终从当时的世界量子力学圣地德国的哥庭根大学拿到博士学位。
回到美国,他去的也是伯克利、加州理工这种世界物理王冠上明珠地位的地方任教。谈笑有鸿儒,密切合作者包括诺奖得主欧内斯特·劳伦斯(Ernest Lawrence)这样的人。华人更熟悉他的学生,有“中国居里夫人”之称的吴健雄。
格罗夫斯中将是在伯克利直接找到的奥本海默。恰好是奥本海默难得一见的跨领域的广博知识,让他胜任需要把物理、化学、工程学、核医学等各种类别的领悟融会贯通的这个耗时数年、投资几十亿的造原子弹的大型计划。参与该最高国防军事机密的人员,也从开始的数百人发展到6000人。
这一受命,终让他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国家英雄,终结二战的第一科学家,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
不过奥本海默的好奇心不光是停留在求知层面,也体现在了个人生活上。花心的他,跟有夫之妇凯瑟琳搞上床,这样怀上的第一个孩子,于是凯瑟琳决定离婚,奥本海默成为她的第四任老公。
奥本海默在婚内还至少见过前女友吉恩·塔特洛克(Jean Tatlock)一面,也因为塔特洛克跟他自己与美国共产党的联系,这次幽会完全记录在美国情报部门的眼皮之下。
这种个人私生活跟普罗大众有什么关系吗?要说完全没有也难,因为在塔特洛克自杀几个月后,1945年7月16日,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三位一体”(Trinity test)爆炸实验成功。这个命名被历史学家认为,是奥本海默默默纪念塔特洛克的见证。Trinity的出处来自塔特洛克介绍给他的一位左翼诗人创作的一首诗歌。
两个对立阵营之间,就这样借风流才子科学家的一段旧情,以暗号般的手法,一位共产主义者的诗意却被隐秘地藏进
牵制彼此的头号武器。
奥本海默的好色还表现在自己与新墨西哥州的原子弹基地,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Los Alamos Laboratory)一同事的妻子保持着婚外关系,这段情在他后来调离到普林斯顿之后才了断。
妻子凯瑟琳·奥本海默
有这样花心的老公,其生物学家的老婆有严重的产后抑郁并因此染上酗酒的毛病也便就不奇怪了。
本来觉得电影的主要演员怎么把科学家都演得像半个精神分裂,一核对历史原型,就是比较自我矛盾纠结的类型,也长期被精神问题困扰。所以整体上是对得起观众的。
奥本海默在原子弹爆炸之后,便陷入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之中。由于他异常强硬的反对氢弹研发的立场,以及早年与美国共产党的亲密关系,这导致他在1953年,被国会调查听证,甚至有指控他“是美国共产党”。众多前同事、学生和包括妻子在内的家人,都被叫到国会作证;连当年招募他的格罗夫斯中将,都做出来“如果按照今天的标准将不会招募奥本海默”的证词。
国会调查小组最终以全票认定,奥本海默是一位忠于国家的公民,但是同时他亲共的背景也真实存在,由此做出吊销他安全背景许可证的决定。这等于终结了他的政治影响力。
奥本海默在普林斯顿的工作并未因此受到明显冲击,期间他指导帮助过的科学家,包括华人最为熟悉的李政道、杨振宁。而且几年后的1963年,肯尼迪总统还亲自给他颁发恩里科·费米奖(Enrico Fermi Award),实际上等于为他“平反”。
不过他这段的经历,成为左派眼里批判50年代“麦卡锡主义”的最佳“殉难者”。
04.人类进入有自我毁灭力的时代
随着78年前位于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的一声惊天动地的大爆炸,那一日被有的书籍誉为“有两个太阳的一天”;人类也在那一刻,进入可以自我毁灭世界的后核武器时代。
奥本海默觉得自己将“死神带到了人间”,这是他中晚年一世纠结的根源。但是在人类正邪的较量中,我们有其他选择吗。
唯一能做的,就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永远把最强的实力留在正义的一方。只有善保持自己的实力,才可能期待驯化邪恶,逼之改良或者被瓦解。
换句话说,核武能否最终被销毁,取决于恶势力提高自己下限的那一天的到来,而不是让善良正义自废武功。
参考资料:
1.https://www.nytimes.com/2023/07/20/science/trinity-nuclear-test-atomic-bomb-oppenheimer.html
2.https://en.wikipedia.org/wiki/J._Robert_Oppenheimer
3.https://en.wikipedia.org/wiki/Nuclear_weapon
4.https://www.dailymail.co.uk/tvshowbiz/article-10721427/Matt-Damon-cuts-smart-figure-military-uniform-hes-seen-set-Oppenheime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