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胡友平女士的身世背景,深深鞠躬…
今天,终于看到了关于胡友平女士日常生活信息的一个截图,来自于财新网。
把这个截图里的文字进行提取如下,在此感谢财新网(为了阅读方便,我对文字进行了分段,无任何其他修改):
“苏州日本人学校的校车手册显示,学校选择校车公司来运营校车,由校车公司配备符合法定资格的司机和乘务员,确保上下学的安全。胡友平即为校车的乘务员。
前述汽车服务公司经理告诉财新,在他们业内,校车、司机和乘务员都由校车公司提供的模式称为“全包”像胡友平这样的乘务员一般被称为“跟车阿姨”,每月薪水大约在3500元,招聘主要通过劳务中介或者其他“跟车阿姨”介绍。
财新获悉,胡友平老家在距苏州 300多公里的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苏嘴镇茭陵村。茭陵村离淮安市区约 30公里,被黄河故道和234省道穿过,当地有不少工厂企业,还有一所中学,商业较为繁华,三层小楼随处可见。
村里一名比胡友平大6岁的女士对财新回忆,胡友平小时候是她的邻居,大概在1988、1989年的时候,苏州一家纱厂来淮安募工,“那时候打工很难的,要挑人”,胡友平人很勤奋,又热情,就被选中,去了苏州,后来也嫁在了苏州。
之后胡友平也时常会回娘家,2022年胡友平30多岁的独子结婚,还回了一趟茭陵,很开心地跟老家的乡亲聊起儿子儿媳的婚事。”
以上是在这些天的等待之后,终于看到的关于胡友平女士的一点个人资料。
说多也不多,说少也不算少——特别是对于一颗等待的心。
被印证的猜测
在看到财新网的这些报道之前,我关于胡女士的猜测,只能基于网上她的照片。
有一条猜测,是错了——可能由于和一位西安故人有些“神似”的原因,我第一眼以为她是陕西人。
后两条都对了——
一是,她大概来自平民阶层。
二是,她是一位母亲——虽然从年龄看,这一条基本不用猜。
关于为什么猜测她来自平民阶层,这个其实也并不难猜测,毕竟从事件细节里看得出,她做着一份普通人的工作。
不过,3500元的月薪即使在其他省份也不算高,那么放在苏州这样的富裕地区就更加显得有些“收入偏低”了。
所以,根据她“接近退休”和这份“收入偏低”的工作,以及她“从外地农村来苏州打工、然后扎根于此”,大概可以勾勒出她的另一层生活轨迹与图景——
她的生活“图景”
八十年代末期,胡友平女士大概20出头,遇到苏州的企业到苏北农村招工,胡友平搭上了中国外出打工的“早班车”,来到了后来在中国经济版图上动辄排在第一梯队的苏州市。
由于胡女士的勤奋、热情,她很快在苏州成家、生娃。
经过30年的奋斗,她们一家在苏州落户扎根,到了2022年的时候,她的儿子也结婚了。
终于“了啦一桩做父母的心事”之后,在回乡看望故土故人之后,胡女士也日渐临近退休。
年龄大了,儿女们也都安顿下了,偶尔锤一锤自己酸疼的腰腿,回首一下自己从苏北农村到眼下这个“中国最强地级市”的大半辈子——辛苦,但满怀成就与知足。
老了,干不动了,就找一份薪水一般、但不那么辛苦的活计、安安稳稳地等着退休给儿子带孩子吧。
一切原本风轻云淡——虽不富贵、即使平凡,但“硬是靠着勤劳而改变命运的一路艰辛”、反而让她们一家在知足的心态里更加珍惜这美满的日子。
谁知风云突变,忽然有一天……
就这样,靠着勤劳的双手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好日子的胡友平,把苏州这座“异乡”在30多年里早已活成了“家乡”的胡友平,不知是否有孙子孙女、但30多年前就一把屎一把尿把自己孩子拉扯大的胡友平女士,辛苦了一辈子很快可以安闲退休、劳累了30多年后终于说服自己可以停下来“歇歇”的胡友平女士,看到了一件她这个已不再年轻的弱女子,一个从30多年就“为母则强”的老母亲无法容忍的一幕——
有人拿着一把明晃晃的刀,将要冲上车……冲上一辆坐满孩子的车。
这,是她用本能都无法容忍的!
说到这里,我必须强调一下一个综合各种资讯之后的一个“细节”——虽然它最终也有“并非真实”的可能性:
最开始,歹徒是准备拿着刀冲上校车的,而正是由于胡友平女士的舍命阻拦(“死死抱住”等等),才导致歹徒放弃冲进校车的企图,转而攻击后来的一对母子。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胡友平女士已经由于歹徒的持刀攻击而身负重伤血流如注了。
她救下了一车孩子,自己……倒在了血泊中。
最后……走了。
好了,我想我凭着自己的“猜想”,已经给这个故事填补了太多可能不一定严谨真实(抱歉!)的画面与情愫……
所以,关于这位临近退休的弱女子、这位谁谁谁的母亲、谁谁谁的婆婆、谁谁谁的妻子,甚至是谁谁谁的奶奶的胡友平女士,在“屠刀与一车孩子”之间,是如何的伟大高贵,是多么的无畏英勇,是多么地让人肃然起敬,把这一切,作为“飞白”——留给这人世间每一位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儿子、女儿、丈夫、母亲去体会,去感受,去想象。
而如果在这样一位弱女子或者勇敢的母亲在用自己的鲜血救了一车孩子之后,还有人要用这一车孩子的国籍、来给胡友平女士进行“英雄”还是“汉奸”的定性与评判——
对这样的人,我只能说——
不算是人,枉为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