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如果“不走”,民主党另推新人有先例吗?
如果拜登拒绝退选,民主党有没有可能在8月的芝加哥推选另一个候选人呢?
首先,可能性比较小。因为之前已经办过初选,拜登赢得99%的代表支持,如果民主党内部决定换人,就意味着他们要修改甚至推翻民主党的章程。这个动作就会有破坏民主程序的嫌疑,在党内党外都一定会遭到攻击。
不过,从历史上看,并非没有先例。1968年,时任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宣布放弃竞选连任。于是在当年的民主党代表大会上,民主党就提名了没有参加初选、但更能代表民主党方向的时任副总统休伯特·汉弗莱。这在当时还引发了大量初选投票者的强烈反对。最终,共和党候选人尼克松赢得了那一年的大选。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的这场党代会就发生在芝加哥,而且会场外的抗议示威最后升级为民众和国民警卫队的暴力冲突。
副总统候选人也有临时换人的先例。1944年,时任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小罗斯福)参选第四个总统任期,但民主党内部保守派对罗斯福的竞选搭档、时任副总统亨利·华莱士很不满意。当时罗斯福疾病缠身,有医生甚至断言他最多可再活6个多月。保守派担心有“亲苏”倾向的华莱士会最终顶替罗斯福的位置,于是在当年的党代会上通过一番内部操作,把华莱士换成了当时还是参议员的哈里·杜鲁门,杜鲁门果然在罗斯福病逝后成为了总统。
在过往的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其实也能找到特例。1964年,被称作“保守派先生”的共和党候选人巴里·戈德华特虽然赢得了初选,但遭到了党内温和派的抵制,共和党领导人就一度想要换人。1920年,沃伦·哈定最终代表共和党出征。他并非初选的赢家,而是党内谈判和妥协的结果。
总而言之,包括健康、政治倾向等在内的不稳定因素都有可能让党代会提名与初选赢家不同的总统候选人。不过最近几十年来,这种情况还是极少见的。
今年计划到芝加哥报道民主党代表大会的媒体同行都发现,除了会议本身的采访证外,芝加哥警察局还强烈建议大家再申请一张由警局发布的媒体证,以保证能够安全出入一些可能发生公共治安事件的区域。这让一些常年跟踪报道党代会的新闻工作者一头雾水。大家不免猜测,难道当地警方已经预感一场血雨腥风将在半个世纪后再次降临芝加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