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旻憓夺港队奥运女剑第一金,赢香港及国际掌声
江旻憓(右)與法國選手玛露比顿(左)比賽中的精彩一劍。(港協暨奧委會圖片
江旻憓今次夺得香港历史上女子重金第一面金牌,亦是香港历史上的第三面金牌。她在第三次参加奥运时,开局颇为令人丧气,以0:4落後法国选手玛露比顿,其後追至平手,在一分定输赢的「决一剑」赛制下逆转胜,最终以13:12夺冠。她受访时兴奋地说:「我终於无输喇!次次都输,今次终於有赢。」她三年前失落东京奥运金牌时,面对香港记者第一句便是「对唔住」(即「对不起」)。
当被问及是什麽支持她逆转胜时,这位有「微笑剑后」之称的30岁重剑手一边抹泪一边说:「我唔想输得咁『肉酸』(「难看」的意思),我唔想无打出呢个香港精神,(便)咁放弃。」她接着说,要打好比赛给大家看,要对得起剑击丶教练和团队的栽培。
江旻蕙獲獎後與法國和匈牙利得獎劍手在頒獎台上自拍,盡顯少女率真一面
传「香港精神」正面信息扣连政治惹争议
江旻憓夺金不单为她赢得冠绝全球丶由当地政府或机构发出的得奖奖金的600万港元(折算约 71万欧元),亦为压抑中的香港注入令人兴奋的元素,过半数主流报章的社论以她奋斗的故事鼓励港人,不少社论诠释她所说的「香港精神」就是「不能放弃」丶「永不言败」丶「输亦要输得光荣」丶「要做得更好」,望港人秉持这种精神再创辉煌。
不过,对於部分亲京或建制报章在社论中以此次夺金与中港政府强调的「由治及兴」扣连则引起反弹。例如资深记者梁家权在网上新闻节目直指,《星岛日报》指今次夺金「意义非凡」,因为这是运动员在香港「由治及兴」的新征程中取得,显得「突兀」(别扭怪异,不协调的意思)。而同样如此「突兀」地与「由治及兴」拉上关系的,还有《大公报》和《文汇报》。事实上,被视为代表港澳办公室言论的「港澳平」已作出示范,称「这是『香港新阶段』崭新气象的生动彰显。」
成中美法谈资剑击成香港品牌
江旻憓的故事不单激发港人热情,亦惹来国际关注。在中国内地流行的社交平台《小红书》,不少人截图分数榜来赞叹江後来居上;相反,亦有中国网民为世界排名第四的中国卫冕剑手孙一文出局呜不平,指若非孙出局,应会由她夺金。
另外,路透社为江夺金发出两份稿件,第一稿是简单直叙冠亚动军分别由香港丶法国和匈牙利剑手梅希莉(Eszter Muhari)获得,其後再发一稿,主要谈江昊憓的表演,并以江姓与香「港」的同音字在标题中称她为「香港剑后」(Queen Kong),直言「香港剑后」夺金伤透法国人的心;而法国着名《世界报》更尽显其包容性,在报道由香港女孩赢取法国国技时,不是像法新社般只谈法国选手获得银牌及其出选之路,而是访问法国国家队教练,由对方口中指出江的致胜之道 – 拥有强大心灵;在美国,三大电视台之一的全国广播公司(NBC)亦在报道中指出,江创造历史,拿下香港首面奥运剑击女子金牌。
香港一些网上评论为此暗讽只会不时叫人「说好香港故事」的港府,称「说好香港故事」靠的是实际行动,不是「靠把口」;「金牌系打出嚟嘅,唔系靠讲出嚟嘅!」
江旻憓夺金亦令体育专家认为,香港在奥运的表现渐入佳境,而剑击更可作为香港品牌。香港教育大学健康与体育学系高级讲师雷雄德今(29日)早在香港电台节目中表示,江旻憓夺金对剑撃及体育发展方面有重要意义,因为她是继张家朗上届东京奥运花剑夺金後,再次在剑击中取得金牌,可见剑撃运动经过二丶三十年发展後,已成为香港品牌运动,亦巩固了在国际大赛的地位。
他又说,今届奥运有超过三十名港队运动员参加十三个项目,可见香港有多个体育项目已达到奥运水平,促请港府日後评估体育发展策略时增加资源及投放的方向。
翻查资料,香港是在1996年由风帆选手李丽珊夺金打开奥运金牌之门,她当时兴奋地说:「香港运动员不是垃圾」,激励不少运动员和讨论;时隔廿五年,「香港剑神」张家朗以靠後的世界排名在东京奥运为香港赢得史上第二面金牌後说,秘诀是「要坚持,不要太容易放弃」,而香港运动员在当年为香港取得一金二银三铜的佳绩;到今届巴黎奥运,江旻憓在比赛第一天便取得一面金牌,为港队做出「开门红」,能否创下比上届更好成绩,看看张家朗於香港时间今天下午的卫冕战便可知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