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芭比》在中国成为潜在爆款电影?
然而这部电影不仅在中国上映,还成了票房黑马,这恰恰是因为这部影片在中国电影风貌中有着非同寻常的性质。
36岁的米娜·李(音)最近在几位女性朋友的推荐下,独自在北京观看了一场放映,“国内不太多女性,或有点偏独立自主的这种,有点女权主义的那种感觉,”她说。“觉得值得一看。”
尽管这部由格蕾塔·葛韦格执导的电影在中国的上映场次有限,首映当天仅占放映场次的2.4%,但《芭比》迅速成为中国社交媒体上广泛讨论的话题,甚至一度登上了微博热搜榜榜首。该片在电影评分网站豆瓣上的评分为8.3,高于目前正在上映的任何一部真人电影。影院竞相增加放映场次,第一周的放映场次几乎翻了两番。
尽管在中国的热映程度远不及美国——在美国,一些影院连饮食供应都跟不上了——但在中国的一些圈子里,《芭比》也掀起了一股小热潮,影迷们纷纷晒出身着粉红色服装的照片,或者炫耀闪亮的纪念票。截至周三,这部电影在中国的票房收入为2800万美元——低于新《碟中谍》(Mission Impossible),但高于最新的《夺宝奇兵》(Indiana Jones)。美国电影在中国的票房总体上一直在下降,部分原因是中国对每年引进外国电影的数量进行了严格控制。
北京大学生米娅·谭(音)和两个朋友一起去看了《芭比》,她穿着一身盛装,包括桃红色的裙子和粉红色的上衣。在一场戏里,肯意识到身为男性也是自己的特权,她开玩笑说,这些角色的话有点像她们专业的同学。
“我自己个人觉得这样的电影非常好,”米娅·谭说。“就是直白的台词和夸张的剧情把客观现实直接告诉观众,说真的,我觉得这样才能让女性明白自己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或者困境中,以及让男性明白,他们作为男的已经吃了太多红利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芭比》引发的关于女性赋权的讨论是中国女权主义者难得的高光时刻。近年来,当局逮捕了女权主义活动人士,敦促女性接受传统的性别角色,驳回了备受瞩目的性骚扰诉讼。官方媒体声称,女权主义是西方削弱中国阴谋的一部分,社交媒体公司屏蔽了对男性的侮辱,但允许对女性发表冒犯性言论。
一些社交媒体评论贬低《芭比》煽动性别冲突,有观众分享了男性中途退场的故事。(在美国,保守派也对这部电影提出了类似的批评。)
与此同时,公众对女性权利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尽管有审查制度,网上关于暴力侵害女性等话题的讨论还是如火如荼。虽然近年来中国的许多卖座电影都是夸夸其谈的战争片或动作片,但一些由女性导演、以复杂的家庭关系为主题的电影也吸引了大量观众。
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研究教授谭佳说,事实证明,中国政府最关心的是阻止女权主义者组织和集会,而不是阻止有关性别平等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