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院“中国周”通过28项涉华法案 但还是被批“软弱”?
美国国会在六周夏季休会期之后于9月9日复会,在复会的第一周,众议院把许多与抗衡中国有关的立法一起送交全体议员表决。星期四(9月12日)继续就涉及中国的法案进行院会讨论和表决,并通过了“终止中国在美国电动汽车领域的主导地位法案”。因此,本周也被观察人士称为“中国周”,而中国媒体则斥之为“反华周”。由于11月的美国总统大选临近,由共和党主导的众议院目前只剩下约三个星期的时间来审议这些议案。
众议院多数党领袖史蒂夫·斯卡利塞(Stephen Scalise)在本星期早些时候对美国福克斯新闻(Fox News)表示:“我们希望把所有活动合并到一周内,这样大家就能真正集中精力,认识到我们需要积极应对中国带来的威胁。
28项涉华议案获得通过
议案内容横跨香港、台湾、中国生物技术公司、无人机、电动车电池制造和中国人购买美国农地等众多领域。截至目前,已有28项议案在众议院获得通过,其中包括支持台湾全面参与世界卫生组织、对来自中、俄等国公民购买美国农地进行国安审查、撤销香港驻美经贸办特权、禁止国土安全部资助孔子学院等一系列法案。
曾就任于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现任咨询公司“灯塔全球战略”高级副总裁的简以荣(Ivan Kanapathy) 告诉美国之音,针对中国法案的“集中火力”讨论过去几年往往发生在参议院,所以这次众议院的“中国周”并非惯例。
众议长迈克·约翰逊(Mike Johnson)早就今年7月就开始造势,称“因为目前中国对全球和平构成了最大威胁,国会必须集中精力,用尽一切手段打击中国……众议院将对一系列法案进行投票,授权下一届政府在上台第一天就开始打击敌人的经济。”
国际危机组织(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美中研究与宣导高级顾问阿里·韦恩(Ali Wyne)告诉美国之音:“在总统和国会议员的选举年,候选人往往面临更大的压力,需要展现自己对华强硬的态度。”
民主党人认为“中国周”“软弱无力”
不过,尽管通过了多项涉华法案,美国两党在本周依然不乏互相指责,民主党甚至认为由共和党主导的众议院只是提交了无伤大雅的“软弱”法案。
“‘中国周’对中国软弱无力,”众议院中国事务特别委员会资深成员、伊利诺伊州民主党众议员拉贾·克里希纳莫蒂 (Raja Krishnamoorthi) 对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表示,“‘中国周’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一系列法案遗漏了什么?”
他说:“没有一项法案可以修复我们的工业供应基础,没有一项法案可以解决关键矿产问题,没有一项法案可以修复我们的合法移民制度以提高我们的竞争力,没有一项法案可以投资于科学和创新,也没有一项法案可以提升我们劳动力的技能。没有这些举措,中国周一无是处。”
另外,Politico还报道说,纽约州民主党众议员汤姆·苏奥齐(Tom Suozzi)星期三对记者说:“中国周的许多内容都不会实现。这些内容不是两党一致认同的。它们没有经过协商,只是被强行通过。”
对于“中国周太软弱”的指责,简以荣向美国之音解释说,众议院本周并没有将一些比较重要的法案提上日程,比如对外投资的限制和最低审查。
“因为对外投资是个大问题,在国会已经争论了好几年, 众议院、各委员会就是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就像希音、Temu这些,一直争论不休。这些都是对经济有重大监管影响的讨论,会改变我们在中国做生意的方式。而这两个法案没有被讨论,所以有人觉得这是降级版的中国周。”他说。
众议院美国与中国共产党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的主席、共和党众议员约翰·莫勒纳尔在(John Moolenaar) 回应“软弱中国周”的说法时表示,众议院仍有可能在年底前就两项对华强硬的法案进行投票,以解决美国免税进口和在华投资问题。
莫莱纳尔自己的“不要国轩法案”也被“中国周”排除在外。该法案禁止与中国有关联的公司获得绿色能源生产税收抵免。总部位于中国的国轩高科公司的美国子公司自宣布在密歇根州州建造一座工厂后,不断受到州民强烈批评,至今仍在激烈争论中。
无人机、生物安全和远程访问安全法在参议院也将备受关注
按照美国宪法,这些法案在众议院通过后,需要送交参议院继续讨论,获得多数票(100票中的51票)之后,经总统签字才能最终成为正式法令。
简以荣告诉美国之音,本周在众议院通过的一些法案,最终到了参议院很可能不以单独的法案被讨论和通过,而是作为内容之一被糅合到每年的《国防授权法》里面。
国际危机组织的韦恩表达了相同看法:“鉴于参议院立法日程所剩时间不多,这些法案很少有可能获得通过,除非它们被附加到国会通常在12月通过的国防拨款法案上。”
不过,简以荣认为有三个法案被很多人关注,在参议院会有激烈的讨论,也有很大的几率获得通过。这三个法案分别是《生物安全法案》、《反制中共无人机法案》以及《远程访问安全法案》。9月9日,这三个法案都在众议院获得通过。
《生物安全法案》旨在保护美国人的基因数据和美国公司免受中共支持的掠夺性生物技术公司的侵害;《反制中共无人机法案》旨在解决对中国无人机(特别是大疆创新的无人机)出现在美国基础设施中的担忧。该立法可以有效禁止新型大疆无人机在美国通信网络上运行。简以荣认为这两项法案在参议院都可能面临强烈的游说。
“《生物安全法案》到了参议院肯定会面对来自医药公司非常强烈的游说,阻挠该法案在参议院通过。……美国的大疆无人机特别多,无人机的游说力度也特别大。这个法案能否在参议院通过非常有意思。”简以荣说。
简以荣提到的《远程访问安全法案》旨在使中国无法再通过云访问美国的技术,以堵住美国出口管制法律中的一个被中国利用的漏洞。
简以荣说:“这个法案是在法律上澄清这一点,以免出现其他解释。这个很重要,因为如今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层出不穷,而美国正试图阻止中国开发尖端人工智能。所以美国当然不希望中国能够获得这些技术。”
展示美国对华政策的连续性?
位于华盛顿的“国际税务和投资中心”国际项目部主任何伟龙(Wesley Alexander Hill)告诉美国之音,“中国周”尽管火力看起来非常密集,却并没有任何意外之举。
他说:“这些法案基本上都是美国过去八年政策的延伸,可以追溯到2016年。过去八年,人们一直在谈论中国侵犯知识产权,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大家关注产业政策以及降低供应链风险。所以,这些法案都不会让人感到意外,也不会与现有政策背道而驰。这些法案可能会加速现有政策的实施。”
他以《电池法案》为例说,“这已经是美国的政策,我们应该尝试在美国生产电池。这既代表了结构性宏观经济问题,也代表了国家安全问题。美国和中国已经陷入了战略矿产和绿色技术贸易战,本周只是这场战争的最新一轮攻击。它并不代表任何新的东西。”
何伟龙认为,诸多法案中,涉及电池、绿色能源和无人机等的法案尤为重要。“必须处理制定新关税、改变收入结构、补贴某些美国公司、惩罚与中国同行有往来的美国公司等问题。”他说。
他说,本周如此密集的涉华法案投票向所有观察者发出的最大信号是“美国对华政策的连续性”。他解释说,未来无论是特朗普政府,还是哈里斯政府,政策都大致相同。关于策略细节会有一些小争论,但就战略而言,不会有太大区别。
总部位于华盛顿的智库昆西研究所则对“中国周”的气氛感到忧心忡忡。昆西研究所在其推特官方账号上说:“这些抨击中国的法案使我们更难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流行病等生存威胁。我们本可以努力防止气候灾难;相反,我们正越来越接近美中冲突。当立法更关心‘对中国强硬’而不是真正解决问题时,它们会更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