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向川普的第二枪:美国社会的裂痕与阴谋论的蔓延
撰文:沉逸
近日,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将发生在佛罗里达州西棕榈滩高尔夫俱乐部附近的枪击事件定性为针对前总统川普(Donald Trump)的疑似“暗杀未遂”事件,并启动调查。据《纽约邮报》透露,枪手的背景和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内容和喊出的口号表明,他认为川普是“民主的威胁”,号召民众“用一切方式为民主而战”。这一言论与副总统贺锦丽(Kamala Harris)斯竞选团队的口号存在相似性,再次揭示了美国社会日益加剧的分裂与极端化,尤其是在左翼民粹主义崛起的背景下。
如果没有此前一次“失之毫釐”的针对川普的枪击事件,这起枪击案可能仅会被看作是美国安保体制正常运作的结果——FBI发现并拘捕了一名疑似具有暗杀政治领导人意图的暴民。然而,正是上一次枪击事件引发的广泛争议,使这类事件变得更加複杂。关键的原因是,上次枪击中,特勤部门未能有效阻止险些成功的刺杀行动,引发了公众对其失职的质疑,并且有川普的支持者会认为,这种失职其实可以看做是“深层国家”,或者说,不愿意看到川普重返白宫的力量,“系统性放纵”凶手的某种结果。
图为2022年5月3日,涉嫌企图刺杀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前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疑犯鲁斯(Ryan W. Routh),曾参加在乌克兰基辅举行集会。(REUTERS)
此次事件虽然危险程度不及上次,但相似性显著,为阴谋论的传播提供了土壤。一些政治人物和媒体通过片段化的信息拼凑,放大了事件的政治意义。尤其是社交媒体平台X上,有亲川普的政治人物,发布未经证实的消息,称一位“吹哨人”在向媒体揭露贺锦丽提前拿到辩论题目后车祸身亡,儘管很快被证明为虚假信息,但这一传言再度激发了舆论中的猜疑与不信任。
真理与谬误的模糊边界
真理往前一步就是谬误。在这个信息充斥与谣言横行的时代,公众无论站在哪一方阵营,都必须保持对事实的敏感和理性的判断。这尤其适用于涉及中美战略博弈的大局背景下的事件。大胆想像的同时,应当小心求证,避免被情绪裹挟,即使对今天主要处于吃瓜位置的中国民众来说,这可能也是高质量吃瓜的基本条件之一。
在事件发生后,埃隆.马斯克的一则社交媒体帖子迅速引发了争议。他质问道:“甚至没有人试图暗杀拜登或贺锦丽”,从民主党,左翼进步主义,以及广义的反川普的政治力量来看,此言无疑是煽动性言论的典型例子,也反映了某种认知错乱。
讽刺的是,MAGA(让美国再次伟大)运动中的“红脖子”群体虽常被批评,但其行为的显著特徵,就是严格遵循美国法律制定的行动边界,具有与其刻板印象截然不同的冲突特徵。反而那些批判MAGA立场的人开始“挑逗”MAGA支持者,甚至讽刺他们为何还不採取行动,而且,在美国政治日常生态中,反MAGA力量表现出了更多对于美国某些法律规定的行为模式与秩序的不遵守。如此对立的情绪加剧了美国政治的极化,也表明无论是右翼还是左翼,极端情绪的蔓延都将对美国社会构成重大威胁。
第二次暗杀未遂的微妙政治影响
虽然这次暗杀未遂事件远不及第一次那般“凶险”,但它的发生必将对美国当前的选情产生微妙影响。在首场贺锦丽与川普的辩论中,通过有效的准备和强悍的辩论技巧,贺锦丽明显佔据上风,迫使川普採取了事实上的避战策略。然而,民调数据并未出现明显分化,贺锦丽的胜利仅仅是巩固了她的基本盘,并未呈现出显著的领先川普的实际优势。
正因为如此,这起事件发生的时机耐人寻味。在此前第一次针对川普的刺杀行动后,贺锦丽迅速上位,取代了当时的现任总统拜登。而这一次刺杀未遂,恰逢川普在大选中的声势下滑,尤其在他擅长的“嘴炮”领域被贺锦丽压制的情况下。第二次枪击案,如果得到有效的传播和加工,将可能起到重新唤起川普支持者对他“天选之人”身份的记忆,对于防止贺锦丽挖牆脚巩固基本盘具有一定的作用。
同时,这起事件也为川普构建的阴谋论叙事提供了新的素材。川普长期以来坚称,“深层国家”正在操纵一切,当无法通过正当手段打败他时,杀手便会被派遣出动,以确保一切回归正轨。这种叙事手法与荷里活电影中的情节如出一辙,而正如川普所说,荷里活一直以来是民主党的主场。
阴谋论的持久吸引力
在这一事件的背景下,阴谋论在网络空间的扩散并不令人意外。上一次刺杀事件之所以如此引发关注,部分原因在于其“来得太早”,直接将美国政治拉入了一个极端化的舞台。而这次暗杀未遂则在川普逐渐失势的节点再次发生,为阴谋论提供了“脚本”。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有声音质疑这起事件是否可能是川普团队“自导自演”的操作,但从政治后果来看,这样的做法一旦暴露,将正中那些早已盯着要彻底摧毁川普的美国主流精英和建制派的下怀。因此,就目前已有的证据来说,这一假设还很难说是可以成立的。
然而,网络上依然充斥着关于这次暗杀未遂的各种猜测和臆断。这反映了公众对美国政治体系的深刻不信任,以及对两党极化现象的普遍焦虑。面对信息碎片化、情绪化传播和不断膨胀的阴谋论,社会各界需要更多的冷静与理性,避免在政治对立中加剧社会裂痕。
结语
在未来几个月的选战中,这起暗杀未遂事件将继续发酵,尤其是在川普和贺锦丽的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川普将继续利用这类事件巩固他的支持者,强调他所构建的“深层国家”叙事,而贺锦丽则需要谨慎处理,以免陷入过度反应的政治陷阱。无论如何,美国社会的撕裂已无法忽视,如何修复这道裂痕,将是未来美国政治的核心挑战。
本文原刊于《观察者网》,作者沉逸为上海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