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赏秀才的老年人,直播间里的情感供养
刷短视频的背后,是老年人无法安放的情感。(视觉中国/图)
流水线女工卢二妹一度把人生逆袭的希望,寄托在做短视频这件事情上。她尝试过记录生活、对口型唱歌,坚持良久却无人问津,最后算下来,流量最好的作品,还是要数和大网红秀才“合拍”的那些内容。
“当所有的浪漫归于自然,宁静致远,你还会不会陪我一起慢慢变老?”在卢二妹置顶的一条视频中,她和秀才的照片被合成在一起,他们面带微笑,相互偎依,在土味情歌伴奏和红心翻飞的特效中,屏幕中打出这段情真意切的“誓词”。
不得不说,除了运营视频账号的目的之外,视频里也夹杂着主播和粉丝们对秀才的倾慕之情。这条视频收获两百多个小红心,39条评论,如“天生一对”“和帅哥合拍非常完美”,以及“愿秀才哥哥不变老,和妹妹一直陪伴到老”。
卢二妹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十多万元的打赏。“有一个姐姐,打赏了五十多万,也没追回来。”在秀才出事之前,卢二妹便对曾经的不冷静和异想天开感到后悔,“现在他的号被封死了,我就很开心”。
2023年9月2日,坐拥上千万粉丝,素有“中老年女性收割机”之称的主播秀才,其短视频账号因违反平台相关规定被封禁。此前,秀才故作羞涩的招牌动作撩头发、捂嘴、抛媚眼,被竞相模仿、恶搞,在各大平台病毒般传播。
秀才封禁事件也把他的“疯狂粉丝”暴露在镁光灯下。在秀才的粉丝当中,不乏卢二妹这样打赏金额高达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真爱粉”。这些老年情感向主播,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能让粉丝们慷慨解囊?这些出手阔绰的中老年人,内心究竟在期盼着什么?
诱导性“打回流”
卢二妹老家是安徽省怀宁县,在江苏省常熟市一家服装厂打工。因为在家族里排行老二,被称为卢二妹,她干脆就把短视频账号起名为“卢家二妹”。
她成为秀才粉丝已有三四年时间。刚开始那会儿,秀才只有五六十万粉丝,后来一路飙升到上千万。“说是教我做视频,让我帮他打PK。”卢二妹对南方周末记者回忆二人最初的交流,因为给秀才刷礼物,得到很多与之交流的机会,建立起最初的信任。
根据公开信息,秀才是安徽省蒙城人,39岁。他家境一般,早年间和老婆在苏州打工,孩子留在老家读寄宿学校。几年前,在同学的建议下,开始拍摄短视频,刚开始是以农民工题材为主,慢慢转成着西装、对口型唱歌的主播。
渐渐地,卢二妹萌生起做短视频的想法。她把和秀才的合成视频发在账号上,积累了一些粉丝。不过,要想得到曝光露脸的机会,最直接的方式是在直播间里和秀才互动,而这需要刷礼物。从最基础的小心心、金链子、热气球,到价值不菲的保时捷、直升机,卢二妹一路刷上来,于是频频得到秀才的赞美:妹妹长得挺漂亮、妹妹就要听哥哥的话,等等。秀才还夸二妹视频做得不错,粉丝涨得快,卢二妹很开心,回复说,都是你带得好。
卢二妹得到秀才带她做账号的承诺,但是索要打赏的要求也愈来愈多。“就让我帮他打PK,喊我去直播间里搭把手。”所谓的打PK,是直播平台中常见的人气比拼形式,主播连麦展示才艺或技巧,号召各自的粉丝通过打赏的方式“上票”,谁得到的打赏多,谁便是PK赛的胜者。
在激烈的角逐中,秀才频频提出打赏“马车”“华子”的要求,“华子”是礼物“嘉年华”的俗称,折合人民币3000元。最多的一次,卢二妹在一场直播中打赏了4000余元,几年下来,她自称消耗掉十几万元的积蓄。
“做账号,带徒弟是比较常见的形式。”梁州(网名)是社交平台上一位知识型博主,她曾在一家MCN公司负责虚拟主播业务,作为短视频平台的深度用户和长期观察者,她因为系列分析“秀才”现象的博文引发关注。她向南方周末记者说,这种承诺教人做账号从而讨要打赏的方式,存在一定程度的欺骗性和诱导性。
梁州分析,除了“教做账号”的形式外,更多且直接的诱导方式是“打回流”:“就是当托,把直播间人气拉上来。”所谓的打回流是指,主播和粉丝事先约定,粉丝帮忙在直播间刷礼物衬托人气,私下里主播再将其花费金额返还。不过,因为平台会抽水一半,打回流的成本很高,而且由于涉及数据造假,平台并不提倡,甚至是禁止这一行为。所以,打回流通常是MCN机构为了捧新人才会运用的操作。个人的打回流承诺,往往涉嫌一定的诱导、欺骗。
据媒体报道,一位来自北京的62岁女性称,她通过刷礼物的形式向秀才打赏52万余元。她称,之所以如此豪爽,是因为秀才向她承诺,不会亏待她,还会把钱返回,但是承诺一直没有兑现。最近三年,她一直在向秀才讨要这52万元,但是只追回来1.7万元。
“他这无情无义的东西”
不过,卢二妹的短视频账号没有做起来,粉丝数量停留在一万多,她也没有财力继续打赏,秀才便也不再在直播间里搭理她。
“他说是自愿刷礼物,别人也不可能拿我的手机刷对不对?”2021年,卢二妹去到安徽蒙城找秀才理论,遭到对方的数落,后来还被对方拉黑,“他这无情无义的东西”。
虽然混杂着做短视频账号的想法,但是在粉丝心目中,最被吸引的原因,还是主播提供的情绪价值,只是这种价值需要金钱供养。“这类主播,其实‘整活’能力比较差。”梁州分析,很多直播间为了吸引粉丝,会搭建影棚,灯光、道具和陈设一应俱全,才艺展示很丰富,有的还会设计剧本,相对而言,老年人情感向的直播套路会少很多,“老年人不喜欢吵,他们需要的是陪伴”。
秀才的经典羞涩表情。(网络截图/图)
梁州注册一个新账号,刻意点赞、收藏老年人视频,从而喂养这个账号的“习惯”,由此打开一个新世界。她第一次在首页推荐里,刷到老年人集体连麦的直播间,连线的用户皆为六十多岁的男性,他们也打PK,观众可以指定他们当中的主播“开擂台”,然后分别给他们上票。
不过,这场PK没有任何才艺展示,只有和粉丝语音聊天,聊天对象多是中老年女性。梁州通过聊天内容判断,两人彼此熟悉,并不是第一次连麦,主播通过即时通讯软件,喊粉丝过来帮忙“上票”。聊天内容也很寻常:今天喝的什么茶?路好走不好走?下雨了,千万别出门,鞋子会沾上泥。
“这些话,肯定是她在家里听不到的。”梁州说。
通过视频和留言判断,这位主播大爷年轻时办过企业,在他们当地村子里算是头面人物。不过,虽然他比秀才年长很多,但是视频风格大同小异,固定场景、固定音乐,通常捧着紫砂壶在泡茶。大爷的账号只有一两万粉丝,但是互动量很高,每个视频都有好几千个点赞,评论数更是接近点赞的一半或是三分之一。通过这一次PK,大爷主播上了6000余票,折合成钱,可以拿到手300元。
秀才最早出圈,是因为2023年5月,一位七旬老太独自坐火车去安徽蒙城寻求线下见面。张姐是秀才同学,曾做过一段时间的短视频拍档,她自称,后来和秀才关系恶化,是因为她发现秀才以答应和粉丝私下见面为诱导,要求粉丝打赏大额礼物。张姐认为,这突破了道德底线,不是一件很光彩的事情。
张姐自认是秀才做短视频的领路人,看到这样的局面感到惭愧,2023年7月,她开始在短视频平台上公开征集被秀才“诱骗”的受害人。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求助说,父母已经离异,母亲喜欢上秀才后,给对方打赏一万多元,还念叨着要去寻找秀才,她和哥哥怎么劝都劝不住。
“七十几岁的老太太来这里,具体有没有给他打赏不清楚,但是老太太能来到我们这里,绝对他俩是有联系的。”张姐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秀才的粉丝们
梁州还翻阅了上文中大爷主播一位活跃粉丝的账号,其人物形象十分清晰:早年间事业有成,如今丧偶,儿子已经成婚,在大城市定居,她留在老家独居。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位女性分享欲很强,最多的一次,一天就发了33条视频。
“她似乎没有一个可以在现实生活里说话的人。”梁州说。
“我支持奶奶刷秀才短视频。”小谢是一位90后,参加工作三年,她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她的奶奶68岁,前些年身体硬朗的时候,还会去跳一跳广场舞,2022年不小心摔跤导致骨折,康复后很少出门,养成了刷手机的习惯。
小谢说,她的爷爷早在几年前便用上了智能手机,整天抱着手机刷。爷爷奶奶平时生活中本来就很少交流,爷爷迷上刷手机后,两人更少说话。直到奶奶也用上智能手机,情感有了很大寄托。两个老人家经常刷到晚上一两点才睡,“可以说非常痴迷”。
不过,小谢发现,奶奶的辨别能力非常低,之前很喜欢“假靳东”,但是她看不出来是假的,后来喜欢秀才,视频平台慢慢也冒出很多模仿、冒充秀才的账号,奶奶同样识别不出真假。“分不清是平台还是主播,是机构还是个人,反正她都信。”
每次回去,奶奶会阐述一下自己的择偶观,嘱托孙女,要找就找秀才这一类型的男生做对象,不仅长得好看,还很有本事,同时又善解人意、嘘寒问暖。
奶奶也动过给秀才打赏的念头。小谢每次回去,她会给爷爷奶奶清理手机内存,取关一些不可靠的账号。她发现,奶奶手机里收到过打赏失败、绑定银行卡失败的短信。“年纪大了,不会操作这些。”两位老人的手机一直就没绑定银行卡。家里人意识到,应该不会挥霍什么钱财,只要老人家高兴,就放心让他们刷短视频。
不光老年人,刷短视频也是卢二妹的精神寄托。“在厂里上班太累,手脚都要动。”卢二妹夫妻俩在江苏常熟的服装厂结识,结婚已经有十多年,不过多年来,老公辗转于常熟、苏州等地打工,两人聚少离多。
在服装厂上班非常枯燥,每个月只放3天假。因为做账号、打赏,她和丈夫的感情出现严重危机,丈夫一个人跑到苏州去干活,两个人很少联系,基本处于冷战状态,“他(老公)怀疑,以为我背叛他似的”。
“老去不意味放弃一切需求”
“老年人的盲目追星跟我们不一样,我们追星买一张演唱会票,至少这种东西都是表面上能看到的,他们是内在的(情感需求)。”张姐说,很多老年人的精神世界里,情感比较匮乏,空虚的内心无法得到安慰。
张姐补充说,男性通常比女性早离世,留下老太太一个人;也有的是男人要去外面赚钱,女人留守,她们的感情世界普遍空虚。
“之前,我看到一个帖子说,女性到了一定年纪,分泌激素下降,就没有性欲了,这肯定是不对的。”梁州说,当一个人步入老年,似乎就在社会意义上丧失了活力这一概念,而这也代表着,与之相关的情欲与情感需求,都不应该出现在老年人身上——这显然是非常不正确的认知。
“陪伴、幽默、爱、谈话和其他许多东西,都是人类的本质需求。我们在年轻时希望得到这一切,但当我们步入老年,年岁的老去并不意味着我们放弃了这一切需求。而社会与周围的人,更不应该直接忽视这一系列需求,这是对基本责任放弃的体现。”梁州说。
“秀才走红过程中,老年女性也好,中老年人也好,喜欢秀才我觉得无可厚非。”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院教授彭华茂做了多年老年人心理认知、训练的研究,她在观察了一些秀才的短视频和粉丝留言后,认为这些留言是一种较为张扬的情感表达,反映的是老年人的情感需求,“这些评论,有好多是女性对情感的渴求,或者说,对内心自己情感需求的觉醒”。
彭华茂分析,这一群体的情感需求,平时很少得到外界关注,尤其是在中老年女性身上尤为明显。“年轻的时候,都是为家庭生活,到老了以后,在家庭当中的价值没有体现。”她说,与其探究为什么秀才受欢迎,不如去关注中老年人在现实生活当中,他们的情感需求如何满足。
彭华茂说,社会普遍存在一个认知误区即爱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弱,这才使得大家漠视老年人的心理。而过度的嘲讽和污名化,反而会掩盖掉本质的问题。“所以,我觉得给秀才打赏也好,关注秀才也好,其实都表达了她需要有一个精神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