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万亿:“一带一路”为中国收获几何?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刚刚登上中国最高权力巅峰不久的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发表了一次演讲,首次提到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被视为所谓“一带一路”倡议的诞生时刻。同年10月,习近平在印尼演讲时又提到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在随后11月举行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一带一路”被升级为国家战略。
十年,一万亿
时至今日,“一带一路”倡议所囊括的地理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古代丝绸之路,覆盖了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2013年到2023年,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有150多个国家加入,投资总额达到1万亿美元。仅2023年上半年的投资额就高达433亿美元。
“一带一路”项目最重要的关键词就是基础设施建设。从港口到水坝,从公路到桥梁,从铁路到输气管道——中国在全世界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注巨额资金,并且在中国官方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
根据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GTAI)的统计,仅仅2023年第一季度,“一带一路”倡议在世界各地新增的项目就有274个,其中包括能源和数字化项目。与去年同期相比,这个数字仍有增长。
新的倡议正在渐渐取而代之?
德国财经资讯网站“金融市场世界”(finanzmarktwelt.de)撰文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值“一带一路”十周年之际,中国国家宣传机器似乎并未大张旗鼓地渲染气氛。文章认为,每当中国要拿新的理念来取而代之时都会采取这种处理方式。就好像胡锦涛的建立“和谐社会”逐渐被习近平的“中国梦”代替一样。
与“一带一路”相比,习近平较新提出的一些概念比如“全球发展倡议”(Global Development Initiative)、“全球安全倡议”(Global Security Initiative)和“全球文明倡议”(Global Civilization Initiative)似乎正在获得更多的推崇,这些概念旨在让中国更多地加入全球合作,并且给这些行动赋予一个理念基础。
根据复旦大学绿色金融研究中心的统计,“一带一路”在2017年的时候基本上已经达到顶峰,在此之后的投资差不多只能达到那时的65%水平。包括项目规模也明显缩小,平均投资规模在3.92亿美元,比2018年的水平低48%。而习近平本人也在兜售“小而美”的理念,表示更注重项目质量和可持续性。
总部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的援助数据分析中心AidData统计,31%的“一带一路”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都遇到了问题,包括腐败丑闻、违反劳动法、破坏环境以及民众抗议等等。债务问题也是一大隐患,根据荣鼎集团(Rhodium)的估计,25%的贷款已经不良。
新的融资方式、新的投资重点
除了中资银行之外,越来越多的中国私营企业和外国投资商开始充当投资方。此外,阿拉伯国家比如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等也在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随着北京与这些威权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不断扩大,“一带一路”的投资重点也在转向阿拉伯世界以及风能、太阳能领域。
采矿业和制造业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地位,而这也体现在“一带一路”项目中。2022年上半年该领域新增项目仅有49个,而2023年上半月则有101个。这一增长很大程度上来自中国对锂矿开采的巨额投资——因为锂对于电动汽车的电池制造来说至关重要。中国在世界各地建设电池工厂,也包括欧洲国家。
十周年之际遭遇挫败?
“一带一路”倡议虽然给中国对外出口带来了裨益——2023年上半年,中国总体出口增长了3.2%,而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增长率则高达9.8%。然而,这些地区的订单利润仍然明显低于来自美欧传统贸易伙伴的订单。根据预测,今年第三季度,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的增长就不太可能抵消对这两个重要经济区的出口下滑了。
北京方面于8月底宣布,中方将于10月在北京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不过在迎来十周年庆典之际,中国的雄心计划却遭遇了一记重挫:G7国家中唯一的“一带一路”成员意大利,正在考虑退出。
今年新上任的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将加入该倡议称作“巨大的错误”。意大利加入“一带一路”的协议将于2024年3月到期,如果不提前三个月提出异议,协议将自动续签5年。梅洛尼此前曾经表示,她将在今年12月之前就此做出决定。